中新网南京2月22日电(记者朱晓颖)一度看似“淡化”的春节年俗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新妆“回归”,中国的互联网“年味”正浓。
过去城市里“为年助兴”的鞭炮焰火,渐渐移风易俗,变成全球“指尖”上的电子红包。据
资料图:一位市民正在选购新春对联。中新社记者江佳怿摄
由于时空阻隔无法团聚的人们被互联网联结,漫天飞扬的电子祝福传递新年祈愿。据
资料图:两位成都市民提着购买的年货。中新社记者王磊摄
村里人吃的花样也不断翻新。农村淘宝春节数据显示,智利车厘子、越南青芒、泰国榴莲,成为中国农民最爱买的“洋年货”,智利车厘子支付订单同比增长%以上。
过年“标配”的年货已然大变样。随着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无人机、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正在成为中国人年货“新三样”。天猫数据显示,把爸妈从繁琐家务中“解放”出来的蒸汽拖把、洗碗机、擦窗机器人、烹饪机器人,购买人数增幅分别达%、%、%和%。
敲定举家出游、天南海北的行程,动动拇指就得以实现。据综合性旅游网站驴妈妈统计,今年春节,全网旅游线路预订量是去年的一倍多。
用手机抢购庙会门票成风潮。大麦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地坛庙会门票2秒内秒光,创下互联网销售新记录,北京龙潭庙会、延庆冰雪文化庙会等热门门票,也都在20秒内被秒空。
带家人去看电影,成为不少新年聚会的理想选择。据淘票票数据统计,仅大年初一,单场购票三张及以上的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0%。
时代在变,中国人过年方式在变,格调在变,而中国人举家团圆、举国同庆的思绪却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