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过年过节回家或聚会总少不了被别人劝酒,就连上班应酬也要被劝酒,酒桌文化已经在我国国民心里根深蒂固,就算不会喝也要抿几口才好。
但是在一个酒桌推杯换盏时就能够发现,有些人连喝好几杯面不改色,有些人和几小口就面红耳赤,这样还会被被人调侃“海量、能喝”。即便是喝得上头,但并未喝醉,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医生为您解答。
为什么有些人喝酒这么容易上脸?
酒精就是乙醇,喝酒上脸的人是因为在身体中存在大量乙醇脱氢酶,使乙醇快速反应成乙醛,恰巧这些人身体中乙醛脱氢酶缺乏,所以堆积的乙醛只能由肝脏分解,乙醛在临床上能够扩张毛细血管,所以才会出现面色潮红或浑身发红的现象。
该种情况在一段时间之后会自行消失,这是因为肝脏会把乙醛转化为乙酸,然后被代谢出去。
喝酒上脸并不意味着这人一定能喝,而是身体中出现了异常现象,与此同时喝酒还给人们造成很大的误区。
1.促进睡眠
都说喝酒能促进睡眠,有些人喝酒之后能一觉睡到大天亮,但是醒来之后却浑身酸痛、头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宿醉。喝酒确实能使人快速入睡,这是就酒精对中枢神经产生麻痹作用。即便是快速入睡,也不会睡得沉,甚至大脑比不睡觉时更加兴奋,因此在醒来之后会产生宿醉。
不管是红酒、白酒、啤酒,都没有养生的说法。偶尔喝一次是可以的,但如果经常喝酒助眠会造成耐受性,俗称“酒量变大”,所以该方法并不可取。
2.喝酒能变暖
喝酒能够让身体变暖也是一个误区,该现象只是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促进血液流速产生的错觉反应,并不是骨骼肌收缩正常产生的热量。
正常情况下,血管只会在低温时将血液输送到器官中,恰恰相反的是,喝酒之后由于血管中血液流速过快,导致出现很热的错觉,这一反应是为了降低体温,所以才会觉得身体非常热。
3.混搭饮料
在职场上酒量不好的人会选择把饮料兑酒里,尤其是搭配碳酸饮料,喝起来酸酸甜甜的,而且不太有酒味,就忍不住多喝,然后就喝醉了。
其实这也是个误区,虽然兑碳酸饮料之后会稀释酒精,但是碳酸饮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与乙醇反应之后更容易被吸收,加之好喝多喝,比普通饮酒还要容易影响神经中枢。
原来酒桌文化中这么多误区,不注意可能就真的“上脸”了,那喝酒上脸到底容易得什么病呢?
1.肝疾病
喝酒对肝脏不好一定很多人都听说过,因为酒精主要是靠肝脏来分解的。喝酒上脸的人,因为身体中缺乏乙醛脱氢酶,加重肝脏的负担。长时间如此会使肝脏和功能异常,而且肝脏是无痛觉器官,患病前期很难觉察到病变,当患者已经出现疼痛,很有可能已经是中晚期。
所以喝酒上脸就是能喝是一种误区,该情况只是身体缺陷的一种,一开始察觉不到什么,但后期可能造成肝疾病。
2.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又叫“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病症,初期症状主要以记忆力衰退为主,该疾病与肝疾病一样起病隐匿,一开始不会察觉,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剧。临床医学家研究表示:“酒精和阿尔茨海默症易感基因可能使人类面临更高的阿尔茨海默症发生和进展的风险。”
3.高血压疾病
乙醛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液流速的功效,所以使人看起来面色潮红。长期喝酒的人肝脏中乙醛指标会异常增高,血管压力变大,造成血管壁变薄,更容易发生高血压情况。
喝酒虽然有很多坏处,但一个事物都有双面性,喝酒就真的没有好处吗?别急,就来带你看看喝酒有哪些好处。
1.预防心血管疾病
都说喝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可是适量饮酒则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主要杀手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最主要的病因就是血管中血脂的浓度增加,使血液粘稠。
临床专家研究发现,适量饮酒是可以把血管中血脂指标降低,例如会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指标,
该血清蛋白被称为“血管清道夫”,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病人因为肾脏功能异常所以不能饮酒,但是没有患糖尿病的人则可以小酌一杯预防糖尿病。
酒里除了水以外,最主要的原料就是酒精,酒精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提升血液中的胰岛素,分解糖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并不能转化为葡萄糖,在喝酒之前一定要先吃点东西补充身体能量防止低血糖。
3.增加食欲,加强消化功能
吃饭吃不过瘾就会和一小杯酒,才能多吃,吃得爽。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酒精会刺激下丘脑,使人大脑对食物气味异常敏感,并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增加食欲。
啤酒中的主要成分是大麦芽,大麦芽中含有淀粉酶成分,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促进胃酸分泌,改善消化能力。
(《若碰到刚一喝酒就脸红的人,请尽量远离,医生告诉您实情》人名均为化名,标题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配合叙事。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