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腊月初一
对于北京人来说,这就得准备过年了
北京的“年”,不只是大年三十儿晚上的饺子
也不光是初一的串亲戚拜年
从腊月到“二月二”之前都算北京人的“年”!
明儿个正好是腊月初一,借着今天
咱们来聊聊过去“北京年”的样子!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北京的春节》,老舍
一进腊月,过去北京人就像是过年了一般
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来了
关于腊月,老北京有这么个儿歌: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要说这头一样儿,就是过“腊八”。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非常重视。
因为这是进了腊月以来越来越浓年味儿的象征。
而腊八节也有个应时当令的吃食——“腊八粥”。
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
里面各类的米、豆、干果更像是“农业社会的骄傲”
老舍也把腊八粥形容成“小型农业展览会”
而在马三爷《开粥厂》中也有一份腊八粥的米料清单
腊八粥:
一斤江米、一斤黄米、一斤大麦米、四两菱角米、半斤绿豆、半斤红豇豆、半斤小豆、一斤生栗子、二斤小枣、半斤核桃仁、四两冰砂糖、二斤潮白糖、二两玫瑰、二两木樨、二两青丝、二两红丝、二两葡萄干儿、二两桂元肉。
在腊八这天,北京人还要泡腊八蒜。
把上好的紫皮蒜小心翼翼地剥开,
放到高瓶里倒上米醋,
拧紧了盖儿防止和空气接触。
放的时候也得离炉子远些,不然容易“熟腾味儿”。
在过去,从腊八起,街上就多了些货摊子
卖春联、窗花、水仙花...等的摊贩全都出来了
胡同里的吆喝声也此起彼伏,
看着就有年味儿,听着也热闹!
在过去,孩子们到了腊月十九就不用上学了
这时可以撒开花儿地“疯”了
但是玩之前,第一件事必须得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零食。
这时街上的摊贩卖的东西更多了,
孩子们也开始了他们的购物节
爆竹、风筝、口琴等各种小玩意儿什么都有
孩子们忙活起来了,大人们也不歇着
他们得预备着新年吃的喝的用的等一切东西
还得给自己和孩子们预备一身新年穿的衣裳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是北京人的“小年儿”了
小年儿这天可是“灶王爷返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
北京人一边放着鞭炮,一边把灶王爷的纸像焚化
当年灶王龛前的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老北京人对来年的寄托是吉祥,是一帆风顺。
“小年儿”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日子
老北京城在小年儿这天会给灶王爷供糖瓜儿
这本是用来封灶王爷的嘴,让他说好话
到了现在,糖瓜儿倒是封住了孩子们的嘴
过了小年儿这天,女同胞们更忙活了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
要过年了,一进门儿就得喜庆起来
什么窗花、对联都寓意着家和万事兴
正所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贴好了以后,还得把家里大扫除一番
收拾好了家里,就该准备吃食了
您别看现在超市、网上东西这么全
可老北京人过年的吃食还是得自己准备
一方面是自己做的京味儿吃食吃着顺口,
另一方面是到了正月,商铺也都要关门几天
下边我跟您说几样儿,看看是不是您家也会准备的?
什锦火锅
还要有一个火锅,“什锦火锅”“三鲜火锅”“白肉火锅”“酸菜冻豆腐”等,过去锅子料简单的有猪肉丸子、炉肉两种,复杂的可以再加熏肉、酱肉,以至熏鸡、熏鸭。火锅有个好的寓意,象征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回锅肉
在老北京年夜饭中的经典,寓意,回味去穷。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
酥鱼
一进入腊月,老北京家家都要做一大铁锅酥鲫鱼,一进入正月,就开始吃。在寒冷的冬天,一锅鱼能放十几天不坏,鱼骨肉酥烂,入口绵软,老人、小孩都喜爱!
木须肉
是一道常见的汉族传统名菜,北京传统木须肉以肥瘦相间的猪肉片儿、鸡蛋、黄花菜、木耳为主。甘香鲜咸,甘松爽脆,要想做好老北京木须肉,一定要用大火爆炒,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老北京木须肉。
麻豆腐
过去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黄酱加上黄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里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绿色,炒好后,将炸好的红辣椒油泼在上边即成,呈红、绿、黄色,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适口,别有风味。麻豆腐由于是用绿豆为原料,具有开胃口、助消化、清内热等辅助功效。
鸡肉
这二十七宰的公鸡,也是提前准备的年菜。过去,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
白煮肉
白煮肉清朝时是祭祀食品,做法非常简单,但要做好吃却不容易。吃时必须蘸调料,老北京人就是蘸酱油蒜泥吃。白煮肉沾上蒜泥,吃在嘴里肥而不腻、嫩而不烂、喷香爽口,又好吃、又解馋。
丸子
北京人过年少不了丸子,因为丸子寓意团团圆圆。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刚炸好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点“老虎酱”就更地道了,老虎酱由蒜泥、黄酱、甜面酱、虾皮、香油调制。过年时,抓把丸子稍微过下油,用锅烧点高汤,勾上芡,下锅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盘焦溜丸子就得了。
炸咯吱盒
这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小吃。咯吱盒是也是常有的一道年菜。过年时,咯吱盒不仅可做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亦可做汤、做馅、焦溜、爆炒,也可荤可素。
炸咯吱
咯吱切略大的方块,就像大点的酱豆腐那么大小吧,放油锅里炸。因为厚,不可能全炸焦了,所以外焦里嫩,蘸着蒜泥酱油吃,是个酒菜。
辣菜
辣菜是用芥菜头切片,及大萝卜切丝,煮熟后,连汤倾入坛中,不可透气。食时加香油、生醋,虽辣味钻鼻,人皆嗜食。此菜不仅成本低、制法简单,且有清内热、开胃的作用,脆爽清口。新年大肉后,吃上一口辣菜,绝对解油腻。
肉皮冻儿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盆。做好了,盛在大盆里,放在室外,外面天寒地冻,吃的时候,切一盘上桌,三两分钟。盘中物,颤颤巍巍,晶莹剔透,配点蘸料,佐餐下酒,入口即化,凉丝丝,清爽爽。
豆儿酱
过年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那可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腊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开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几天才能吃完。
芥末墩儿
北京人大都会做芥末墩儿,芥末墩儿吃起来辣味蹿鼻,恨不得眼泪都流出来,嘴里却爽脆甜香,叫人欲罢不能。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炸藕合
炸藕合味道香酥嫩爽,适于家庭烹饪,没有固定风格。将藕去皮切片,每两片不完全切开而成一藕夹,中夹葱姜肉馅,两片藕合在一起而称藕合。而后挂一些面粉糊,过油之后即成。
卤炸豆腐
卤炸豆腐可是一道地道的老北京清真小吃,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味道,豆腐嫩滑,汤汁鲜美,是北京普通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加上高汤及调味料,使得汤汁香辣可口,豆腐外焦里嫩,而且炸过的豆腐有些韧韧的。
五彩花生米
年前将花生、胡萝卜丁、芹菜丁煮好,放在屋外冻着,作为下酒的小菜,随吃随取。
炒酱瓜丁
炒酱瓜丁,酱瓜是酱渍老菸瓜,最好的是甜酱瓜。切丝、切丁,加生葱炒之,用猪里脊或精致猪肉伴炒,如能用山鸡肉,就更好了。要用香油,肉须先用滚水焯过,葱须炒熟后再加。炒时加些白糖或冰糖,更是别具风味,可以下酒。
酱肘子
绝对硬菜,酱肘子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酥烂香醇,色浓味厚。北京的“天福号”酱肘子远近闻名。但要说过春节自家吃团圆饭,喝团圆酒,还是自己酱的有味道,有感觉。
炸松肉
炸松肉是由牛肉馅、豆腐、胡萝卜、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黄的松肉,看上去诱人,闻起来馋人,吃到嘴里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红烧鲤鱼
北京人过年少不了鱼,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红烧鲤鱼,还有红红火火之意。
米粉肉
米粉肉或扣肉是北京人的最爱,色泽红润、软糯酥烂、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酱牛肉
最好带点筋儿,有嚼头儿
炸排叉
带鱼
炖带鱼或者是炸带鱼是过年少不了的美食,我爱我家和平失忆那集说过:“咱吃带鱼吧,买最贵的,买3毛8一斤的”据说是极品的了。
酱豆腐肉
杂拌儿
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准备好了吃食,老北京人还有件事不可少
那就是敬神礼佛
过去老北京人家里都有佛像
到了大年三十儿更要摆上九堂大供
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
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
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到了大年三十儿这一天更热闹了
家家都忙活着做年夜菜、包饺子
酒香肉味满胡同地飘,闻着就香
在外边做事的人无论如何都得赶回家里
就为了吃上一顿团圆饭!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
老北京人还有除夕守岁的风俗
一方面是岁数大的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的寓意
年轻人有为家里老人延年益寿的意思。
守岁也不用干守着,还可以有娱乐活动
岁数大的打打麻将,妇女们打打纸牌
年轻人玩玩推牌九,小孩们放放鞭炮
那时候的娱乐活动,远比现在的手机有趣
大年初一街道上的商铺都关门了
但胡同里反而热闹起来了
大伙儿都出来拜年了,街坊四邻互相串门拜年
大家见面第一句准时“过年好”,“给您拜年了”
这一年的祥和就这么开始了!
接下来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
北京人串门儿,尤其是去老人家的时候
都好手里捧着个饽饽匣子
讲究的还会送上茶叶、酒等礼品
无论是送什么,都讲究个双数,寓意好事成双
要是拿个单数,露怯事儿小,让人挑了理可就不好了!
除了吃,当然也不能少了玩。
北京过年最不能少的就是逛庙会
厂甸、东岳庙、白云观、大钟寺等等
在过去都是京城最有名的庙会
耍中幡的、跑旱船的、走高跷的、拉洋片的...
逛的时候更不能少了美味的小吃跟小玩意儿!
过去老北京的庙会才有意思,各有特色!
就说说白云观庙会吧,摸石猴、打金钱眼...
而且您还得注意着点日子,
正月初一东岳庙,初二五显财神庙
要去白云观的元辰殿“顺星”得是正月初八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
“正月十五闹元宵,打春春饼炒鸡蛋”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应该接宝贝儿”
进了正月,也就出了腊月
今天是进腊月的日子,正月咱回头再说
其实关于北京人过春节和腊月的
讲究、规矩、忌讳、吃的、玩的...还多着呢
咱们啊,就在接下来腊月里跟您慢慢聊!
最后,小编向各位家里人儿拜个早年!
祝各位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