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英国人入侵之前,新西兰已有不少毛利部落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在英国人入侵之前,新西兰已有五六十个毛利部落,他们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从基督城历史博物馆里得到证明:在山坡下面的河边停着一艘小独木舟,有一男性毛利人披着长发、光着脚,露着身躯,腰间系着野藤穿起的几片大树叶遮盖,右手举起石头砸鱼;另一男性毛利人腰间系着野藤穿起的一串野草围,在用木权叉鱼。

在山坡树林里隐约地看见有女子在采集果实。在河边的山坡上,有毛利人搭起的极为简陋的茅草房。这类似中国的半坡氏族,是典型的父系氏族时期的真实写照。

一个部落家庭的生活主要依靠男子的劳动-捕鱼和猎取野兽,妇女采集果实是辅助性劳动。

另一特点是从母系氏族时期的乱婚制过渡到夫妻制。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新西兰的父系氏族部落是采用夏威夷式的亲属制度。

虽然说孩子有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孩子对伯父母和叔父母的称呼是一样的。这既反映了父系氏族时文化的不发达,也反映了父系制度下的家庭仍有母系氏族的遗风。

泰晤士小镇博物馆的展品中有木犁、铁犁和锹、锄等,说明毛利人已由使用木器过渡到使用铁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毛利部落已经是以农耕经济为主,采集和渔业只是辅助经济,但没有耕牛的记载。可以想象的是,他们的衣耕是先放火烧荒,然后由几个男子拉着犁开发土地,播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

而妇女们除了采集果实外,还采集一些野藤编织家用的器皿。多家博物馆都展示着花色各异、大小不同的贝壳,说明在鱼猎时贝壳肉也是食物的来源。那时妇女们逐渐把十分漂亮的小贝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以此装饰自己。她们身上穿着由树叶、草藤编织的麻衣,不像男性那样半裸着身体。

到公元12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南宋时期,新西兰自然条件较为优良的地区已分布了毛利人许多的定居点。年,相当于中国的元朝末年,毛利人在新西兰普遍定居。

毛利人为了争夺生存的条件-主要是土地资源和海域资源,常常会发生械斗。新西兰北岛卡瓦岛居住着两支毛利人,为利益互相厮杀,结果双方大多数人战死,剩下的人都搬走了。从此,该岛变成了荒岛,足见部落战争也是够残忍的。

从目前的资料和民间的传说看,新西兰没有形成部落联盟,没有发生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

毛利人是否吃人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毛利人部落战争极残酷的时候,出于饥饿和仇恨,可能发生吃人的情况。在斐济共和国博物馆,就有记载斐济土著人吃洋人牧师的馆藏文件。在中国封建社会饥寒交迫年代有“人相食”的记载:头天埋下的死者,第二天尸体不见了。

如果是野兽吃了就会有剩下的骨骸。没有遗骸,那就是被人抬走了,吃了。西方人称毛利人是“反常人",如果在激烈的战争中,捉住了俘虏,在一时的愤怒之下,做了“吃人”的事,也在情理之中。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历史,不能苛求于古人。

其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当时的毛利人社会有部落家庭,有家庭私有财产,包括土地、农具、渔具等。

其二,毛利人刺青的面谱有严格的等级区别。

其三,毛利人木石雕刻的内容,除花纹和线条外,一律是男性的身体和头像,没有出现有关女性的雕刻,说明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

上述资料说明,毛利人是不断进步的,但还没有进入奴隶社会。从任何雕刻和毛利人的传统歌舞中,看不出有奴隶主和奴隶的影子,毛利人之间只存在酋长和部民的关系。像历史上的日本民族根据中国汉字的偏旁结构创立了日本文字一样,毛利人根据拉丁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这需要很深厚的智慧。

毛利人崇拜多神,有多图勝信仰,不同的祖先才有不同的图腾,这说明他们有不同的祖先。图腾的信仰跟生活环境有关,如森林之神、大海之神,例如中国沿海的渔民都信仰海神,毛伊钓鱼要祭祀海神,这说明生活环境相同,信仰的图腾也会一样。

毛利人非常尊重他们的酋长和后来的毛利国王。他们对葬礼极为重视,分散在各地的族人都要赶来送葬。他们认为,毛利人死后将与祖先会合,保佑后人,赋予子孙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与中国的习俗相通。

毛利人极为重视他们的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认为这些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有灵气,这种灵气还会代代相传。毛利人的礼节是碰鼻礼,碰的次数越多,表示越是欢迎客人。在欢迎客人的晚会上,迎宾舞过后就是碰鼻礼,接着就是表演战舞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毛利人有音乐天赋,他们从传教士那里学会了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然后巧妙地运用,逐渐形成明朗愉快的音乐风格。毛利人的雕刻艺术高超,雕刻艺术融入了毛利人的日常生活。无论在独木舟上,还是在村寨上,或聚会场地的周围,都有精致的雕刻作品。从古代的木雕、石雕、发展到玉石雕刻,其中最著名的是绿宝石雕刻的提基神像,非常珍贵,被毛利人视为护身符。

毛利人的重大特征是刺青,刺青就是在面部刺上不同的花纹、图案,以区别社会地位的高低。刺青既显示了毛利人的艺术,表现了毛利人的勇猛,也反映了毛利人在父系氏族解体时的等级制度。最高的酋长满脸刺青,身躯粗壮的毛利人胸前和背后以及手臂上也会刺上刺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