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四节气与豫北农事豫记 [复制链接]

1#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道上的位置,将回归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划分为二十四个相等的段落,将段落的节点命名的历法节气。起源于*河流域,始创于春秋时代,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时节依据,直至现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同一节气里,各地气候不同,农事活动也各异。现略谈一下豫北地区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尹明勋

立春

立春在二月上旬(本文中月份均指公历),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此时五九结束,气温回升,白昼明显变长。大地小麦此时开始返青,农民要施返青肥,如果无降雨,要浇返青水,这些生产活动,一般在雨水之前完成。年前豫北降水丰沛,没有化肥,就没有这些生产活动,仅仅撒一些粗肥,等下雨时,产生肥效。

雨水

雨水在二月下旬,表示少雨的时节已经过去,降雨开始,且降雨量逐渐增大。有的年份冬季多雨,农民就在雨水时才施返青肥,浇返青水。

惊蛰

惊蛰在三月上旬,惊蛰之后,方可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惊醒,出土活动,故称惊蛰。在惊蛰至春分之间,地膜覆盖,种瓜种菜。年前,都留有春地,用以播种棉花高粱等大秋作物,惊蛰后,要往春地里送粪。

春分

春分在三月下旬,处在立春与立夏中点,昼夜平分,过春分后,昼长夜短。春分前后,人们用烧火坑的方法育红薯苗。对于没有打除草剂的麦田,进行中耕除草。春分至清明之间,对春地春耕,若遇春旱,要在浇地后再春耕。

清明

清明在四月上旬,天气明朗温暖,草木嫩青、清洁明净的景象,代替了满目萧条的寒冬。一般年份,过了清明,开始播种棉花、谷子、高粱,乃至瓜菜等大秋作物,且对麦田浇拔节水。

谷雨

谷雨在四月下旬,明显昼长夜短,人们开始增加午休。这时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各类农作物生长发育,古代称之为雨生百谷。豫北谷雨过后,进入无霜期,大秋出苗后,不受霜冻危害。此间,人们对大秋作物进行中耕除草,干旱的年份,适当浇水。

立夏

立夏在五月上旬,即夏季开始。此时,榆钱发*飘落,洋槐花盛开,带翅的蚜虫,开始往麦田和大秋田里迁飞。过了立夏,人们就要忙于防治麦蚜,棉蚜等虫害。年前,田里少有蚜虫危害。立夏后,视农田墒情,酌情浇水。

小满

小满在五月下旬,此时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农谚云:小满见三新,即大麦、蚕丝、新蒜。过了小满,这几种作物开始收获。小麦扬花灌浆,要浇好灌浆水。这也是治理蚜虫的关键时期,倘有疏忽,损失严重。

芒种

芒种在六月上旬,芒是指有芒的作物,种指种子,芒种表示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新世纪前,大联合收割机还未普及,因此,麦垅点种玉米、花生及生长期短的棉花等小秋作物,以及操场、收麦、打场等生产活动,一定要在芒种前完成。

农谚云:懒麦不过芒种。意思是再笨的小麦,也会在芒种以前成熟。而现在租用大联合收割机收麦已经普及,人们不再操场,就等小麦干焦,过了芒种再收了,收下的小麦可直接入仓。相应地,麦垅点种也就不必太赶时间了,在芒种前完成即可。如果点种过早,玉米苗在麦垅内长得过早,收麦时,反而会被收割机轧死。

收麦后,立即打药治虫,追肥浇水,打除草剂,以保小秋作物苗足苗壮。也有农户在收麦后再播种玉米的,但这样时间就非常紧促。农谚云:春争日,夏争时,五*六月争回耧。最后一句即指此时。

夏至

夏至在六月下旬,表示炎热盛夏的到来,这是全年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就慢慢昼短夜长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没有除草剂,夏至前几天,要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对玉米进行间苗定苗。夏至后,又要进行了第二次、三次中耕除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没有实行麦垅点种,收麦后,马上往地里送粪,夏耕,再播种小秋作物(玉米、大豆、绿豆等),还要用牲口拉车往地里拉水栽红薯。夏至前后,瓜类成熟上市。

小暑

小暑在七月上旬,署者,炎热也,小暑意为炎热的开始。此时,要继续抓好对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除草与治虫。在九十年代之前,没有机械化,家家户户养牲口,过了小暑要开始割草,作为饲草,一直割到秋收之前,喂牲口青草,上膘很快。

大暑

大暑在七月下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暑的前几天,是撒播胡萝卜白萝卜的最佳时机,腾瓜茬之后种的萝卜,就是晚萝卜了。这时,要对秋田酌情浇水,继续治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间,大暑前后还常将杂草、大粪、水、土搀和在一起,堆垛为台状,进行高温积肥。

立秋

立秋在八月上旬,表示夏季结束,秋季开始。这时,是高粱、春大豆等大秋作物的收获时节,人们要抓紧收秋。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不再种植大秋作物,也就不用在这时忙活了。这时需对胡萝卜地拔苗定苗,称剔萝卜,对玉米地,要注意酌情浇水。立秋后的七至九天,是播种大白菜的最佳时机。

处暑

处暑在八月下旬,处者,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天气就要终止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这正是高粱成熟的时节。人们收获高粱后,用秫秆织成箔,可供晒棉花用,编成玉米笼,可供笼玉米穗用,把秫杆剥光,劈磕两半,碾轧软后刮去篾瓤,用篾子可编织成茓子、席子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粱已不是成块种植,而是在畦岗上零散点种,以后,人们就很少种高粱了,所以,处暑前后,相对闲暇。

白露

白露在九月上旬,处暑后,气温渐低,到白露时,夜间温度已经降至成露条件,露水凝结较多,呈白色晶莹的露水珠子,早晨阳光初照,闪闪发光,故称白露。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冬夏温差大,此时,玉米、黍、稷等小秋作物,就已经成熟,收获后,人们要往地里送粪,秋耕,待至秋分时播种小麦。与其同时,棉花开始收摘。从七十年代始,作物种类减少,上述几种只剩棉花。

秋分

秋分在九月下旬,为立秋与立冬的中点,昼夜等长。秋分后,开始昼短夜长。年以前,秋分后气温会明显下降,在腾出茬的秋地里,即可播种小麦,称头耧麦。年以前,在收过的玉米地里,人们还要把玉米秆捆好,晒干垛成大垛,备作饲草。玉米茬,要用钁头坌掉,晒干垛垛,备作柴火。对腾出茬的玉米田,要抓紧送粪,并看墒情酌情浇水,进行秋耕。年后,因牲口减少,秸杆粉碎机出现,此时农活工作量大大减少。

寒露

寒露在十月上旬,因气温更低,露水更多,故称寒露。寒露前后要收花生,寒露及其后一周内,是播种小麦的*金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秋分时种的头耧麦,至寒露已经开始倒针。因气候原因,那时的小麦播种时间要靠前一个节气。

霜降

霜降在十月下旬,此时天气渐寒,有白色的霜出现,霜降过后,苦霜出现,苦霜后,红薯秧红薯叶就会枯萎黑焦,树叶开始飘落。此时,就要出红薯了,腾出茬后,再播晚麦,因时节不佳,晚麦产量偏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红薯茬、棉花茬地一般留作春地,不种晚麦。

立冬

立冬在十一月上旬,这天冬季开始,气温继续下降。立冬时,是棉花收摘结束拔花柴腾茬的时节。对于麦田,人们要在雨过之后,趁墒打除草剂。

小雪

小雪在十一月下旬,此时天气骤冷,往往开始下雪。小雪过后,要看天气情况收获大白菜,避免其受冻害,对麦田酌情冬灌。在没有机井的时代,则无冬灌。

大雪

大雪在十二月上旬,此时,仍要对麦田酌情冬灌。河南著名小麦专家刘应祥说:无冻无消浇着早,有冻无消浇晚了,夜冻日消,浇着正好。说的就是这件事。如果留有春地,只要地不冻,就要进行冬耕,一者疏松土壤,二者冻死草根,三则冻死越冬的害虫及其卵蛹。

冬至

冬至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里最长。冬至后,渐渐昼长夜短。冬至也是头九的第一天,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就要到了。生产队时期,只要地不冻,就趁这时候挖丰产沟,人工河。

小寒

小寒在元月上旬,此时,天气极其寒冷,故称小寒。此时,麦田清静无事,是难得的农闲时节。

大寒

大寒在元月下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就可以等着瑞雪降临,准备过年了。

(内容编辑:张涵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