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丹桂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平利县三阳镇的田间地头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手持镰刀、推着打谷机和板桶的人们穿梭于稻田之间,来回吃着各家的“打谷酒”,将饱满且饱含希望的谷粒从稻穗上带回家中,用满仓来犒劳这大半年来的辛劳。
“我今年种了4亩多田,谷种和有机肥料都是村上带动我的红太阳公司免费发的,中间我出点人工,现在板谷子用的脱谷机也是公司免费给我使用,目前已经收了近千斤,预计全部收完,应该会超过斤,如果自己不想留,带动公司会全部回购,能卖到元左右。”家住三阳镇泗王庙村三组的贫困户杨家华顾不得擦一把脸上的汗就高兴地说。
在三阳镇,因为水稻生长周期长,所以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了,发展该项产业的是年近花甲的老一辈人,像杨家华这样能发展4亩以上的都是大户了,全部由经营主体负责提供从籽种肥料、育苗管护到后期收割销售的一条龙帮扶服务,确保种植户“零风险”、稳增收。“这几年我们推出的富硒大米价钱不错,收购农户谷子是3元一斤,加工新米包装后再通过多渠道卖给全国各地消费者。以前种得少,农户都是自给自足,现在面积大了,加上保底价回购的*策,大家都纷纷转变思想,留下自己吃的一部分,其他的全部变现成钱,陈米是越来越少了。”该村经营主体平利县红太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志恩满怀信心地介绍着取得的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通过项目、资金和科技帮扶,为富硒水稻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目前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余亩,覆盖三个村,亩均增收可达1元。“好米不愁销,新米未出陈米就空仓。”现在深山里的大米不仅走进了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搭上了消费扶贫这辆新时代的列车,远赴全国各地。(吴明林)
主办:平利县委宣传部
主编:吴星|责编:陈力
本期编辑:高翔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