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中科白癜风医院出诊时间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703.html一粒大麦游山西,带你走近王家大院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曾这样赞叹王家大院
今天,就跟着小编逛一逛山西的紫禁城吧~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院落特色——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建筑艺术——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三雕艺术——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
院落内随处可见的家训
一个家族在灵石县静升古镇绵延余年,鼎盛的8代历时年,其历时经久、人才繁茂的根本在于什么?根源便在于代代坚守了王氏家族的家训。
王家家训: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来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
“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终生可行”“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廉耻自守则常足,道德是乐乃无忧”……如今走进王家大院,随处可见一处处的古训、家规。除了这些告诫子孙的楹联和文字,大院内,各类砖雕、石雕及窗棂、匾额上,也都处处体现着这个家族对家训、家风的重视。
一进王家大院,回头的门楼上便是两个遒劲的大字“视履”,其意来自于《易·履卦》,意思是考察行为得失,一生大吉。大院的乐善堂上,也有两个大字“敦厚”,两字来自于《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是教导后世为人要淳朴宽厚。红门堡的一处匾额上,有“规圆矩方”四个大字。来此参观旅游的人都会注意到,如此醒目的文字,却在“矩”上多了一个点。对此,王家大院的工作人员谈道,这不是笔误,而是王家的人刻意为之,意思是在王家做事做人都要做到“规矩多点再多点儿”。
在王家大院内的几处院落内,院中的不少房屋柱础下方等,都用各类石雕雕刻着二十四孝等故事,以及《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中的这段文字,被用惟妙惟肖的笔触和刀法雕刻在了一块长方形的石础上。
谈起家训、家教,王儒杰说,到父亲这一代,专门的家训、家规,虽然提的不是太多,但对于“仁义礼智信”等,都还很重视。他记得,一次,他随父亲外出,忽然看到街边飞过一片写着字的纸片,纸片随风起舞,他没有在意,但父亲却猛跑几步,赶上去将纸片捡起。仔细看看上面的字后,父亲认真地将纸片折叠起来,找到一处墙缝将叠好的纸片放进去才放心。看着他疑惑的眼神,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每一张写字的纸片,我们都不能乱扔,更不能用作手纸等。”对每一片有文字的纸片都要尊敬,“我们后代,如果连先辈的文字、教导等都不重视了,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希望?”谈到现在对子女、后代的教育,王儒杰说:“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再拿家训一条条对应着教导子女的,已不多。但我们王家,对于尊长爱幼、礼让三分等等,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比如,不能说脏话、见了人要先问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等等,这些我们现在对子女、儿孙们都还会一次次教导。”“‘规圆矩方,正品立身’‘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王家这些家训家规是在教育王家后人,也是在教育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把规矩挺在前,把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变为常态,只有忠诚做人、规矩办事,才能不断影响和带动民风、*风*风的根本好转,也才能够打造出良好的*治生态。”
走出王家大院,我反复回味王氏家族几百年十几世的兴盛历史和短短的几年两代的衰败过程,咀嚼王家嵌于凝瑞居家塾内墙框上那“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勤则有功,俭则足用,恭则不侮,恕则不怨。”的治家祖训。不能不使人为建造王家大院的艺术匠心而惊叹,也不能不使人为王氏家族的兴衰骤变而惊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