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每年腊月初八,母亲就会给我们做腊八粥。老辈人说,腊八粥和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幼年时家境贫寒,一次给地主放牛过河时不小心连牛带人一起落入水里,牛折断了腿。地主盛怒之下便把它*打一顿后关进了一间破屋里,几天几夜不给饭吃,正当他饥饿难忍时,忽见屋内有几个老鼠洞,里面有杂七杂八的粮食。他大喜过望,便把粮食挖出来,用水揽在一起煮成了一锅粥,美美地吃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在农历的腊月初八忽然想起少年时吃过的老鼠粮煮的粥,于是便令御膳房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粥吃,并赐名这粥为“腊八粥”。这个故事流传到宫外,渐渐地腊八粥也就在民间流传起来了。在所有的粥食中,乡下人们最爱吃的便是香喷喷的腊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做腊八粥的原料多,有一二十种,大多是我们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比如干果类的,就有桂圆干、葡萄干、红枣、杏干、沙面抽栗、核桃仁,鲜果儿有鸭梨、山楂、栗子、橘子瓣儿,杂粮类的更齐全,像*米、白米、江米、小米、花生米、大麦仁、红江豆、*豌豆、红薯干。除了这些,还有秋日里收晒的一些干菜,有白萝卜、*萝卜、扁豆角儿,有的人家还喜欢放上甜津津的冰糖,青红丝,味儿会更爽。母亲手巧心细,做腊八粥十分讲究。腊月初七的晚上拣豆子、剥花生、焙芝麻,半夜才睡。第二天早上,她很早就起来,并把准备好的主粮和佐料掺在一起,熬成粥,等我和姐弟起床的时候就可吃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了。对于我和姐弟来说,一年里头除了中秋节和正月初一,最好的光景便是腊八这天了。尽管当时条件艰苦,家里买不起红枣和葡萄干,但母亲做的腊八粥总是能让我们吃个没完没了,心里体味着母爱,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情景依然很美。如今,家乡过腊八节的习惯还在延续。家乡人说,吃腊八粥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样图个团员平安。当然也有岁终、庆丰收的意思。腊八是腊月里头一个节日,腊八一过,年的味道便渐渐浓郁起来,家家户户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蒸馒头压粉条,炖肉炸糕炸丸子,升豆芽换豆腐剁饺子陷儿……油锅水锅都动完了就打扫家,接着抓紧时间做衣买裤,写对子、粘大字,贴年画,再下窖取几个“土苹果”,紧忙慢忙年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