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第420期故乡的端午节散文
TUhjnbcbe - 2023/10/20 17:25:00
文/王起(河北)端午节,虽然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但各地的过法不尽相同。在我小的时候,我的老家木兰围场,临近端午节的头两天,就开始“焗米”,“糟米”。所谓的“焗米”,“糟米”,就是把大*米淘洗干净后,再放入开水中搅拌,待晾凉后再浸泡两天,泡涨的米有了一种发酵的感觉,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不但有浓浓的米香,而且还有淡淡的酒香。北京以北不产大枣,都是从外地买来的,包粽子时家里有枣的放枣,没有枣的就用芸豆代替,这是一。二是“折(读die)葫芦”。折葫芦,就是用红纸或粉纸做成葫芦,再用一根红线绳,吊住用*纸剪成的“灯笼穗儿”,从葫芦的底部穿过去,用做吊绳。折葫芦的活,不是人人都会干的,要请村里折葫芦的巧手帮忙,折出各种各样的葫芦。葫芦的形状有几种,有两头大中间细的,有中间粗两头尖的,有长得,有圆的,还有多棱形的。各种样式的葫芦都有它自己的名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圆形蜂窝状,带锯齿的牡丹葫芦和一头大,一头小的“鸭儿葫芦”。在我七八岁以前,我家的葫芦也是求别人折的。后来我也学会了折葫芦,就不再去求别人了。在几种葫芦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我做得最好看的就是“牡丹葫芦”和“鸭儿葫芦”。一张彩纸经过剪裁粘贴,不消十几分钟,一个葫芦便做成了。粉色的牡丹葫芦,圆圆的,极像盛开的牡丹花。红色的鸭儿葫芦,下端大,上端小,特别像一只鸭子。把做成的葫芦拴在柳条上,插在屋门的左、右上方,像挑着两个小灯笼。每到端午节这天的早晨,每家每户都在里屋外屋的门上方挂起了葫芦。特别是堂屋门外的那两个葫芦,被微风一吹,在空中飘来荡去,成了端午节一道靓丽的风景。到了端午节这天,大人们干大人的事,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事要做。早晨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赶紧起床,和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们搭伴,到村子中间的小河去洗脸。据说,在端午节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用小河的水洗洗脸,一年不会“害眼”。洗完脸,一群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去爬山。爬山的目的一个是玩儿,一个是采“艾蒿”。据说,端午节那天早晨带着露水采的艾蒿,晒干后收藏起来,把叶子搓成“艾绳”,到了夏天,屋里点上一根,可以驱蚊。再一个就是,把艾叶搓成小拳头大小,窝头状的团团,用来“灸艾子”,也就是人们说的“艾灸”,对风湿关节炎,“肚脐风”之类的疾病有特效。因此,每年的端午节这天早晨,每户必去采艾蒿。采完艾蒿回来,再顺便到生产队特意种植的一片大麦地里,去采“一掐子”大麦芽子回来。大麦芽子是一味中药,晒干了熬水喝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效。那个时候我小,不知道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只知道凡是过节就热闹,就有好吃的,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注:图片来源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420期故乡的端午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