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12月21日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当天已经证实,澳大利亚已要求就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关税一事与中国进行争端磋商。澳大利亚向WTO提起诉讼,还要从“双反”说起,由于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伤,所以中国于今年5月18日决定对澳大利亚征收期限为5年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直面#
从因果关系来分析,就是澳大利亚通过不正当手段,大量出口廉价的大麦,一是挤压本土大麦的市场份额,二是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为了维护中国国内市场的稳定,我们对澳大利亚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双反”一出来,进口澳大利亚大麦成本增加,所以减少进口,而澳大利亚有70%的大麦都出口到了中国,所以导致澳大利亚大麦滞销。从5月至今,澳大利亚已经上千万吨大麦滞销,很多都烂在地里。
澳大利亚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麦烂在地里,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澳大利亚本土市场对大麦的需求有限,无法消化如此规模的大麦;其次,澳大利亚在短期内还无法找到能够代替中国市场的国家,就算有国家加大澳大利亚大麦进口,也无法承载澳大利亚70%的大麦出口份额。距离“双反”裁决生效才刚刚过了半年,澳大利亚大麦产业就受到“灾难性”冲击,更别说5年时间会产生的影响。
5年时间,对于中国而言并不算长,我们对大麦的需求确实存在,而且需求量还不断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因为中国还能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和法国等国进口大麦,目前中国买家从加拿大购买的大麦量同比增长超过%。据阿根廷外贸部门统计,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进口至少25万吨大麦,预计明年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到80万吨。
在这个时候,澳大利亚认清了现实,中国可以不进口澳大利亚的大麦,但是澳大利亚的大麦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减少进口澳大利亚大麦,影响的是整个大麦产业,关乎所有大麦农场主的利益,而且澳大利亚还面临一个危机,那就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彻底取代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大麦份额,这也意味着,就算澳大利亚能够坚持住5年,大麦出口也恢复不到“双反”裁决生效之前的水平,所以澳大利亚急了,莫里森政府也把中国告到了WTO。
但这种方法有用吗?显然是要打一个问号。第一,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是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取证后做出的裁决,符合自由贸易的规则;第二,莫里森政府想借助WTO向中国施压,却没有任何真凭实据,完全靠单方面的抹黑和污蔑;第三,WTO本身的各项诉讼程序以及各种磋商请求需要有序展开,耗费的时间则是以年计,就算最后澳大利亚能够“胜诉”,也会发现失去了大量中国市场份额,这种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如今,澳大利亚很难解决大麦产业的危机,靠本土市场消化滞销的大麦不现实,靠国外市场会发现中国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莫里森政府要想办法安抚国内农业生产紧张的情绪,而不是进一步扩大贸易对抗,还把WTO一起搅进来。当然,能否化解危机,还要看莫里森政府是否有缓和中澳贸易壁垒的想法,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国家,如果愿意和谐相处,中国肯定是欢迎的。因此澳大利亚现在的危机,其实是莫里森政府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