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人生哲学:我的世界观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人人难逃一死,我们所处的境地是多么不同—般!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匆匆过客;为何而来,却无人知晓,尽管有时候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悟。但是无须深究,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为别人而活着的——首先是为了那些我们所有的幸福全仗他们的笑靥和福祉的人,其次是为了那些通过同情的纽带而将我们与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的素不相识的人。每天我上百次地警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全都依赖别人的劳作,包括那些活着的人和已故的人;我必须殚精竭虑,作出同等程度的贡献,来报答我已经接受并且仍在接受的恩惠。
中華
勵志網
我热爱简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忐忑不安,因为觉得自己享用了过多的他人劳动。我认为种种阶级差别是与正义背道而驰的,并且最终不得不诉诸强制手段。同时,我相信朴素的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
哲学意义上的那种人类自由,我根本不以为然。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制于外界的强迫力,而且要符合内在的必然性。叔本华曾说,“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不能随心所欲。”这一警句自我青年时代起,就一直鼓励着我,在我自己以及别人的生活面临种种苦难时,它总是给予我们慰藉,成为无穷无尽的耐心源泉。这种心情仁慈地减轻了那种易于使人感到力有不逮的责任感,也防止了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首先给予幽默感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想要探求自身存在乃至一般创造物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是觉得不免荒谬可笑。不过,每个人都怀有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一意义上,我从不将安逸和享乐视为人生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认为更适宜于一群猪猡。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给予我新的勇气乐观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若不是与志趣相投者的友情,若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追求在艺术与科学研究领域永不可及的目标,那么生活在我看来是空虚的。人们梦寐以求的一般对象——财富、虚幻的成功、奢侈——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更多心灵家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