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别人家的养猪场猪饲料人也能吃,还给猪听音
TUhjnbcbe - 2024/12/25 19:00:00
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号称全球最高标准的猪肉

要大规模进入中国了!

授权天下网商(id:txws_txws)

作者倪轶容

艾瑞克(ErikBredholt)的家,离他的养猪场,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住得近,是为了随时能赶到现场,解决问题。“猪可不会因为是周末,就不需要你照顾了。”艾瑞克笑着说。

今年52岁的丹麦人艾瑞克,几乎和猪打了一辈子交道。身为第四代养猪农民,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他就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一头扎进了养猪场。身高1.96米的艾瑞克,常常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连裤工装,行走在猪群里,自豪于这个养猪场年复一年的发展。

艾瑞克

和父亲、祖父那一代相比,艾瑞克这一代的养猪人要轻松得多。养猪是个又脏又累的活,艾瑞克的父辈们,需要早早起床,扛着沉重的猪粮,手工喂食,还要负责清扫猪圈等。一天下来,往往累得直不起腰。但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丹麦养猪业里,机器在很多方面取代了人工。比如繁重的喂食流程,如今几乎都由电脑来操作。

在艾瑞克年产头生猪的养猪场里,一共只有6名工人。他们从事着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比如观察、记录猪的成长情况等。现代化的养殖管理技术,让艾瑞克不用再像父辈们那样,整天“泡”在养猪场,这也让他得以分心去从事别的工作。事实上,除了第四代猪农之外,艾瑞克还有另一个身份——全球最大猪肉出口商丹麦皇冠集团的董事长。

艾瑞克在自家门前

丹麦皇冠集团由多家养猪农场组成,农民持有股份,是公司真正的主人。多年来,丹麦皇冠发展出了从养殖、屠宰、肉类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每年处理万头生猪,其中92%供出口。如今,丹麦皇冠向全球近个国家出口包括牛肉在内的94万吨肉制品,集团年销售额为亿丹麦克朗(约为.3亿元人民币)。

尽管丹麦皇冠最大的出口市场集中在欧洲,但对于中国市场,品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艾瑞克看来,中国市场不但体量巨大,而且具有很大的“价值”。他所谓的价值,一方面,是指中国的饮食习惯和西方不同,猪蹄、猪耳朵等原本在西方没有太多市场的产品,却在中国市场上很受欢迎,从而和欧洲市场形成互补;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崛起的中产消费者,和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让品牌看到了在这个市场销售高端产品的潜力。

因此,艾瑞克力推丹麦皇冠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而他也将此作为自己任职以来,最大的成就。在艾瑞克的主导下,品牌决定斥资4.11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嘉兴平湖建设工厂。该工厂预计在明年5月投产,而这也是首个外资品牌在华建设的肉类加工厂。未来,丹麦皇冠将直接向中国出口屠宰完毕的部位猪肉,并在这个工厂里完成加工、切分、包装等步骤。

想在丹麦养猪?先读8年书

丹麦皇冠的总部位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Aaruhs)。与其说是一个食品公司的总部,这幢两层楼的建筑,更像是个艺术馆。自动玻璃门打开之后,首先迎接人们的,是一排粉红色的小猪雕塑;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里,悬挂着“It’sallaboutfood(一切关于食物)”的巨大字体——这是丹麦皇冠的价值观,也同样印在每一张丹麦皇冠人的名片上。

不论在品牌总部办公室,还是屠宰加工厂内,色彩斑斓的油画随处可见。其中,屠宰加工厂的大厅内,几幅关于猪的油画,特别引人注目。那些硕大的猪在金色的泥浆中翻滚,身边还有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人。

丹麦皇冠副总裁汀嘉德(SrenTinggaard)告诉我,这几幅画源自安徒生的童话《牧猪王子》。安徒生的故乡就在丹麦,和世界各地的孩子一样,汀嘉德听着这位童话作家笔下的故事长大,而《牧猪王子》,让他印象最深。

丹麦皇冠总部《牧猪王子》油画

在这个童话中,高傲的公主不愿意接受王子的求婚。于是,王子假扮成一个牧猪人,并且做了一个会演奏音乐的玩具,去吸引公主的注意。公主很喜欢这个玩具,想买,王子却说,这玩具不卖,除非公主给他个吻。公主看了一眼脏兮兮的牧猪人,内心很犹豫。但最终,物欲战胜了她对肮脏的厌恶,她吻了牧猪人。

王子看着公主,说:“你,我现在有点瞧不起你了。”他说,“一个老老实实的王子你不要,玫瑰和夜莺你也不欣赏;但是为了一个玩具,你却愿意去和一个牧猪人接吻。”随后,王子带着轻蔑的心情,离开了公主。

在这个故事里,汀嘉德读到的是物欲如何侵蚀人的内心,毁灭他们的生活;我读到的,却是当时牧猪人的地位低下。

养猪产业在丹麦有着多年的历史,但直到30多年前,养猪农民的地位一直不高。近年来,情况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你知道吗?在丹麦,想成为养猪农民,必须要获得相关学位。”丹麦皇冠中国工厂总监托马森(NielsThomsen)对我说,“他们不但要学习专业养猪知识,还要学习管理、金融、投资……他们早已不仅仅是农民,而是企业家!”

托马森的这番话,用来形容汉森(JesperHansen),再恰当不过了。汉森是丹麦皇冠旗下的一个养猪农民,在这之前,他花费八年时间,获得了农业养殖相关学位。求学期间,他不仅仅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还往返于农场之间,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

汉森

恰如托马森所言,汉森还学习了大量的管理、投资、金融知识。身着蓝色连裤工装的汉森,站在一群小猪当中,跟我大谈“领导力”——他需要激励自己的员工,把养猪当作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他希望员工们能有长远的目光,跟他一起,把这个行业带到更高的高度。

在汉森的养猪厂里,他热情地邀请大家尝一口猪饲料——没错,这种由小麦、大麦和矿物质混合而成的姜黄色细小颗粒口感略甜,甚至连人都能直接食用。和传统的猪饲料相比,这种饲料能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营养。

人都可以吃的猪饲料

在汉森年产3万头生猪的大农场里,目前只有12名工人在劳作。而同等规模的养猪场,在很多国家都至少需要两倍以上的人工。

艾瑞克出示给我的一份丹麦皇冠的生猪养殖报告,则用更详细的数据说明了问题。这份报告显示,年4月,母猪每次分娩,猪仔存活率为12.8头,到了今年4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7.1头。此外,料肉比(每长一公斤猪肉所需要的饲料)也从年的2.86公斤,降低到了年的2.69公斤。

被宰杀前,享受音乐并洗澡

作为一个人口只有万的小国家,出口一直在丹麦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实上,早在公元前8世纪,丹麦人的祖先维京人,就出没在欧亚大陆。他们是卓越的工匠、水手、探险家和商人,所到之地,都会和当地人进行贸易活动。直到今天,走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还随处可见贩卖瓷器的商店,和喝茶的过路人——这些,都是早年的国际贸易,在丹麦留下的印记。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丹麦环境和食品部

在近代史上,丹麦逐渐跻身为能源和食品出口大国,而猪肉,则是丹麦食品产业中的支柱。每年,丹麦的多个农场会将多万头猪送入加工厂,其中90%以上的猪肉会用于出口。在丹麦皇冠,这个数字更是高达92%。在全球多个向丹麦进口猪肉的国家里,德国、英国、中国等国都是“大客户”。

因为出口占据如此之高的比重,丹麦不仅要满足出口国对食品检验的要求,还制订了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严格的猪肉品质标准。这些标准涉及动物福利、规范管理、检验检疫等方方面面。

在刚刚见到艾瑞克的时候,他热情地和我握手,并问我是哪一天到达丹麦的?之前什么时候去了别的农场?这不仅仅是客气的寒暄,更是丹麦养猪行业的规范使然。为了防止外来者带来病菌,丹麦养猪行业有着严格的规定,外国人入境48小时之后,才能进入农场参观,参观两个农场之间必须间隔24小时。

汉森告诉我,如果欧盟其他国家的车辆要进入他的养猪场,必须对整辆车进行彻底的清洗——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他觉得,这么做是必要的。

丹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几乎都被海洋所包裹,只在南部和德国接壤。为了防止野猪越过国境,传染疾病,丹麦甚至花费重金,修建了一条长达17公里的篱笆。“这和特朗普在墨西哥边境修墙可不一样。”谈起这座篱笆,托马森笑着说,“我们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

丹麦风光

无论进入丹麦皇冠的生猪养殖农场,还是屠宰加工厂,到访者都被要求穿上一次性的连裤工装,特殊的鞋子,戴上帽子和手套。有胡子的男士,还要戴上一个“口罩”。一切妥当之后,到访者要签署一份声明,表明自己没有发烧、得传染病,或者接触过任何发烧、有传染病的人。此外,人们必须洗手、清洗鞋底,才能踏入猪圈,或者加工厂。

出于卫生和安全的考虑,参观者必须“全副武装”,才能进入屠宰加工厂

在丹麦皇冠的农场里,猪的生活标准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一头猪至少要有2平米的生活空间,要有供猪洗澡的设备等。每一头生产的母猪,都会有自己专属的“安全栏”,这样,体型硕大的母猪在喂奶时,不至于因不小心而压死猪崽。4个星期之后,断奶的小猪会被移到更宽阔的天地里,享受和同龄猪一起的社交生活。而自出生起,所有的猪都会戴上一个“耳牌”,可全程追溯其出生地,饲养记录,疾病治疗等信息。

每头小猪都有自己的专属“耳牌”,记录它们的生长信息

等长到公斤时,生猪就会被送往屠宰加工场。丹麦皇冠的工厂在距离总部车程1个多小时的地方。在这里,多名工人在劳作,切割好的肉块整齐划一地在自动传输带上,去往它们该去的地方。如今,这里大部分繁重的体力活已被机器取代,比如剔除骨头;工人们要做的,则是一些相对细巧的技术活。

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

在空气净化设备和清洁设备的作用下,空间里几乎没有难闻的味道,也罕见血迹。切肉工人在工作服之外,还会穿一件细铁丝网织成的小背心,以防止刀子误伤自己。他们看起来心情愉快,不断有人向我们点头问好。

秉承“动物福利”的理念,猪在这里被宰杀之前,会享受音乐、洗澡,和两个小时的休息。随后,它们被送入二氧化碳室,2-3分钟之内陷入昏迷,在感受不到痛苦的情况下被宰杀。在托马森看来,这样的规定不仅仅出于人道主义,更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猪肉。“只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猪体内才不会分泌应激激素,肉质才会更好。”

除了品牌本身之外,丹麦政府也对猪肉的安全倾注了大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人家的养猪场猪饲料人也能吃,还给猪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