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岁末,一场独具设计感的花植展览在昆明开展,迅速吸引了全城的目光。这场名为“时间之间”的花植空间展,分为春、夏、秋、冬4个章节,设计师将四季融入独立的空间,却又鲜明的展现出四季变迁。作为本次花植展的策展方——TheHours时时刻刻花植实验室,则希望观展者能够在时光的间隙中,感受植物和自然的力量。
春·时光新象
我穿过竹海,
耳边传来
稀稀疏疏的声音。
是春风拂过竹叶,
又似乎是
有种子在发芽。
作品借鉴了日本草月流的手法,仅用竹子和蝴蝶兰两种元素,打造出空间的通透感,整体营造春日生机勃勃的意向。而在作品地面铺就的草地土壤中,掺杂了大麦的种子,随着时间推移,麦苗种子会慢慢发芽、破土而出,也算是应对了时间的主题。
夏·梦里不识路
沿着泥土的芬芳
低头寻觅,
草丛里有醉人的花香,
夏夜的繁星,
还有奇幻的梦。
夏的主题制作比较简单,由于整个展览需要摆放一个月之久,夏天除了几棵高大的树木之外,整体用鲜活的树木和花草打造,营造出植物枝繁叶茂的感受。
秋·北纬24°的风与黄昏
秋风像是艺术家,
把叶子卷向空中,
或将他们团成思念的蛇。
我们
在寂落的大门前徘徊,
也不清楚
秋叶是否真能带去思念。
昆明处在北纬24°的地理位置上,所以创作团队将这一幕取名为“北纬24°的风与黄昏”。在创作上选择了“门”这一意象,门是开始,也是分隔,门里门外,带给观者无尽的想象。
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冰柱是冬日的常客,
在屋檐下,
在小溪边,
在关不紧的水龙头前。
像个英勇就义的烈士,
用轰轰烈烈
粉身碎骨的方式,
去告诉人们,
冬天要走,春要来!
冬日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方的冰凌,以及昆明轿子雪山的高原冰川,都是类似倒圆锥的形状。有序而无尽的重复,总是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独特美感,创作团队也正有此意,在不断地反复叠加之下,营造出很好的包围感。当然,有高耸的冰凌,就会有散落的结晶体,设计团队将钢化玻璃碎片进行粘贴,突出冬天冰雪刚刚融化时候的晶莹剔透。
幕后·无声的努力与创变
惊艳的作品背后,总是伴随着辛劳与付出。“时间之间”项目前期策划半月有余,制作时间为4天,从最初的毛坯楼房一步步改造成眼前文艺风十足的展厅,设计团队与制作团队的付出可想而知。
就作品而言,本次策展也是巨大的挑战,在展期1月的限定条件下,团队决定摒弃惯用的手法,放弃华丽貌美的鲜切花材,以环保的枯叶、可持续生长的绿植以及笔直挺拔的翠竹,虽然减少用花量,但对于设计的追求和现场氛围的营造,却丝毫不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花植展是独立策展的作品,它不再作为商业的附属品,或是空间环境的陪衬,而是以纯粹的艺术展的形式出现,这一点在“花开不断四时春”的昆明是非常难得的,我们或可从中窥见终端市场和大众认知的进步。“这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鼓励与尝试,虽没有太多盈利,但能让花艺得到更好的展陈是更为重要的,同时也能让更多人看到鲜花绿植的另一面”主创团队成员陈阳表示。
主设计团队:王黎媛/李盈云/陈阳/王金启/张碧莲/刘禄/杨羽晏
花艺师团队:王帆/冯芳慧/姜敏/解涵/李婧熙/唐玲/陈莹/李子娴/孟昭君/詹栩娟/何水菊/王俊逸
撰稿:尔东/夜曦
图片拍摄:陈阳/黎媛
素材提供:TheHours时时刻刻花植实验室
文字编辑:苏沐堇
校对: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