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按照中国北方人的传统要吃点和喝点啥,并非随随便便;有讲究,不小的讲究,而且各个地方还不一样。
民间亦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日大寒,想必很多人都趁机在滋补美味,增强免疫力,以抗疫情。
此处最有名的应该是腊八粥了。
腊八粥,亦称“佛粥”,先秦时代开始,到宋代衰落,掰掰指头我们已经喝了一千多年了。
《燕京岁时记》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以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所以说起腊八粥,也是北京最为传统和讲究,粥中内容不下20种,老习俗是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用这样的火候和心情来熬一碗粥,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吧,因为我们有高科技。
各种粗粮加上甜蜜的干果加上各种糖,粥稠味香,甜甜美美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
我怕甜,不过未进入“血管肥胖群”,可能是因为是营养师的原因吧。如果你的血糖血脂偏高,或者有类似糖尿病患这样的症状,传统的腊八粥就不要喝了,改良过的还是可以的啦。
怎么改良呢?少加糯米和白米,多加粗粗粮,比如燕麦、大麦,以及数量不少的豆子,这样可以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美食的本质本就是因人而异哒。
腊八面
可不是所有北方腊八节都喝腊八粥的,有些地方爱吃面。
唐代长安就流行专门的“萱草面”,这里的萱草也就是黄花菜,他们将黄花菜看成是母亲草,也就是带上了尽孝的意思。
古代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所以陕西一带的人不喝腊八粥,但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这碗腊八面相对北京版本的腊八粥,阵容要清简很多,本质上就像一碗红豆汤葱油拌面。不过这面里要需要做成韭菜叶子一样的面;红豆提前泡一个晚上,腊八这天用来熬汤,最后用熟油将葱花爆香,面在红豆汤里煮好以后用葱花油泼入锅中,香香香。要想更香呢,这熟油得用猪油,这才不会砸了葱油拌面的招牌。
但是如果你的血脂偏高呢,还是用素的植物油吧,早上来碗面,稍微多吃点无妨,挺给力哒。
腊八豆腐
能把豆腐做成黄润如玉,看上去像极有个性的小蛋糕的,也就属腊八豆腐了。
当然这也是没能达到全国统一的习俗,主要是在安徽。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晒豆腐。
这豆腐要怎么晒呢?有点儿像做盐水豆腐,在冬天里能放比较久的日子。
把它切成圆形或者方形的块块,在豆腐的外层抹上盐水;当然里面也是,在豆腐中间挖一个小洞,放入适量的盐,放在温情的太阳下慢慢烤晒,盐吧,被豆腐一点一点吸收进去;表面的水分也逐渐消失,腊八豆腐就做成了。咸咸甜甜,松松软软,非常鲜美。
不过它的盐分相对较高,属于高盐食物,尽量不要单独吃,我们还是把它和其他蔬菜或者肉一起烹制更加相得益彰。
腊八蒜
腊八蒜,本质上就是醋腌蒜。大家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来泡蒜。蒜瓣儿剥好皮以后,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然后倒入老陈醋,封上口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慢慢地,慢慢地,蒜就变绿了,变透明了,变得格外玉树临风,如同翡翠碧玉,通体碧绿。
不用担心,这种绿不是食物有产生毒素的绿,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绿。
大蒜里的一些含硫物质因为处于醋酸的酸性环境里面,在蒜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生成蓝色和黄色两种含硫色素,两种色素叠加,自然而然就是绿色啦。不仅营养没什么损失,而且因为腌过,对肠胃的刺激会相对减弱,吃起来更上口些。
酸甜可口,蒜蒜香而不辣,如果你不小心在过年期间吃了不少高脂肪的鱼肉,它能够帮助解腻祛腥、还助消化杀菌;的确是腊八和过节良品,不过如果你的肠胃是在是娇弱,还是浅尝辄止比较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大人大人你谨慎,血管肥了就犯困。
血管肥了,通常也就是高血糖高血脂,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易犯困,早晨起床后感觉头晕脑胀、不清醒,吃完早饭后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到了下午又开始瞌睡,可是到了夜里又“精神”起来。视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看东西会有一阵阵的模糊。大家还是要保持警惕的啦,毕竟身体是自己的。
感觉过年的饕餮大餐快扑面而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知道更多有趣实用的营养美味,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