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票房损失数十亿,线下演出行业遭遇生死时
TUhjnbcbe - 2025/3/16 0:54:00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耿凌波

编辑

江宇琦

1月20日(腊月二十六),对大麦网客服筱希来说是极其难忘的一天。

与文娱行业其他细分门类不同,受场地、人流分布等影响,线下演出并无春节档的概念,二月份原本是演出淡季。对全年全天无休的大麦网客服来说亦是如此,春节期间的服务需求也仅为日常的20%-30%,因此大麦网也早早安排好了春节工作,以方便员工能尽早返乡过年。

但在1月20日白天,突然打进来的一批电话,却打乱了筱希和很多同事的春节安排。当天早些时候,网络上有消息称,一种新型肺炎在武汉爆发,尽管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持乐观态度,认为其不会大范围传染和扩散,但当天还是有不少用户打过来咨询退票事宜。

工作中的大麦网客服

原本清闲的春节,一时之间变得忙碌起来。筱希回忆称,突如其来的退票咨询让她忙得脚不沾地,“不要说休息,就是上厕所、吃饭都得挤出时间,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这样的突发状况,也让大麦网及部分演出商开始思考起,是否要准备退票工作,来满足用户需求。

让很多从业者没想到的是,1月20日这个忙碌的上午,仅仅只是开始。

肺炎“奇袭”春节档

“我们通常安排在春节刚过时的演出并不多。”

聊起开年的演出安排,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汪海刚告诉毒眸:“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正月十五之前大家更愿意聚会、旅游或者看电影。”考虑到春节后不久还有情人节,而三月又将迎来演出密集月,上海开心麻花此前还是在二月底、三月初安排了35场演出作为过渡,按照公司预测,大概能创造万票房。

上海熹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芸,也同样把首个项目放到了3月下旬——吴青峰巡演郑州站,作为开春第一单。虽然演出规模不算太大,但考虑到吴青峰的人气,黄芸和团队还是期待这个项目能“小有盈利”。

倘若不是新冠肺炎,汪海刚和黄芸对于早春的规划或许早就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而线下演出行业也蓄势待发。但在1月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定人传人”,紧接着同名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而线下演出行业的震动,也随之开始了。

在此之前,汪海刚对新冠肺炎就有所耳闻,可受到舆论的影响,他彼时以为“问题不大”,不会对线下演出行业造成太大影响。相反黄芸则十分敏感,因为年SARS爆发时,她正在筹备“左麟右李”(谭咏麟和李克勤)演唱会,因为疫情,演唱会延期了,所以当得知新冠肺炎是类似于SARS一样的传染病时,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大麦网是最先感受到这场危机到来的一方。

作为大麦网客服负责人,谭媛媛向毒眸回忆称,钟南山接受采访后不久,来自武汉等地区的演出项目退票咨询便开始激增。“客服团队一方面将一线收集到的用户声音及时反馈给业务侧,为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争取主动权;另一方面,我们预判到咨询量可能会越来越大,便开始思考如何在年节期间,通过有限的在线渠道将用户的需求承接进来”。

也正是因为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大麦网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梳理各地相关情况,同步反馈给商家,“大麦网是用户与商家之间沟通最主要的桥梁,需要在第一时间替观众与商家沟通退票事宜,以减少双方损失。”大麦网商家运营中心负责人李欣颖透露。

而要知道,和电影等娱乐形式不同,“退票”在演出行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李欣颖的话来说:“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演出票与传统商品不同,因为有很多临时演出存在,所以退回去的票很难再进行二次销售。所以整个行业都没有一套完整的退票机制。”

面对退票,也的确有一些演出方表示了迟疑,但好在多数从业者都表示了理解,大麦网得到的反馈基本上都很积极。多方协同下,1月21日大麦网发布了针对武汉地区在春节期间的退票政策:春节期间在武汉地区举办的所有演出项目均支持无条件退票;已购买春节期间在异地演出的武汉用户,凭有效证件(交通凭证、武汉当地居住证等)均可无条件退票。

大麦网于1月21日发布通知

此时距离疫情新闻爆发刚刚过去不到一天,很多人还在劝家里的长辈戴口罩,不少人并没意识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究竟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忙碌的除夕夜

1月22日晚,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连发5道通知,宣布武汉封城。

封城通知的下发,让各界对于疫情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黄芸因为一早就有所心理准备,所以听到封城消息之后,她便在第一时间给统筹公司发邮件表明立场:“第一选择当然是演出延期,但如果艺人后面没有档期、无法顺延,取消我们也接受。”

按照她的判断,以SARS当年的节奏,演出行业想要完全恢复至少要到八、九月份,如此一来年演出行业的黄金期就只剩下九月、十月和十一月份。“上半年没有做的演出势必会全部挪到下半年。”黄芸认为一旦演出扎堆,不管是场地还是安保都会成为稀缺资源,“大家都扎堆儿在一起,对于我们这类体量的演出来讲未必是好事。”

但像“吴青峰巡演郑州站”这样立下决断的项目并不多,虽然汪海刚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查看上海大剧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票房损失数十亿,线下演出行业遭遇生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