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然有戏”厂牌发布,21部精锐趣味作品擦亮大麦行业名片的同时,也再次印证着平台价值与内容、营销之间那不容忽视的正循环效应。
文
黎河
三月底,在北京望京的一家文化艺术中心,国内头部戏剧机构、创作者、剧场、媒体的代表们一起参加了开年有戏——大麦Mailive戏剧创作者大会。聚光灯下的艺术从业者们成了观众,组织者大麦Mailive正试图打破以往单纯演出票务平台的标签,宣布成立“当然有戏”戏剧内容厂牌。
为什么要成立一个戏剧厂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麦总裁李捷说,“我们在进入传统的,非常手工艺和创意行业的时候绝对不能坐而论道,轻易下结论,是我们自己亲自做,这里头有沉淀。”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麦总裁李捷大麦Mailive总经理尤佳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道,“‘当然有戏’是一种非常肯定的语气,也表达了我们对市场和行业的信心。”
大麦Mailive总经理尤佳要精锐有趣,
“新戏剧”应该更有韧性
生生不息是戏剧艺术较为核心的精神,经历了疫情低谷的考验,更多的韧性也正在被唤醒。
从内容上讲,疫情之后的戏剧市场也出现了复苏和反弹,创作者充满灵感和热情让好剧不断,观众也纷纷走进剧场汲取精神食粮。大麦与戏剧创作机构合作的《牛天赐》《阿波罗尼亚》等剧,创下了多站开票的秒罄,甚至许多观众选择跨城多刷。
从形式上讲,整个产业链条都开始集体探索一种全新的表演空间、运营方法、受众关系等。除了不少先锋戏剧的诞生、观众愈加开放的态度,从平台的角度而言,大麦在疫情的间隙也推出了演出内容评价体系,真正从观众的视角输出市场对内容的判断和评价。
“疫情重创后的当下,剧场恢复最快,观众观剧热情高涨,我们认为中国演出市场是一个远被低估的市场,其发展潜力巨大。”李捷表示市场需要新增量来填补空缺。
“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制作人李婧网络时代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戏剧正是近距离的思想碰撞。“当然有戏”作为一个全新的戏剧厂牌应该是什么样?“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制作人李婧用“当下”“青春”“有趣”三个关键词进行了回应。在这个期望的版图中,既能用当代的视角表达当下的情感,用当下的审美回应当下的思考;也能通过热血的青春故事,热忱的人物,给大家带来感动和鼓舞;还能天马行空、锐意创新、脑洞大开,给观众更多的视听和体验上的震撼。
而在具体的规划上,商业话剧、燃音乐剧、轻沉浸式三大品类也将成为“当然有戏”厂牌的布局重点。其中“当然有戏”首部自制燃音乐剧《摇滚浮士德》将于今年5月24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其前卫先锋之姿,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李捷拿阿里文娱的电影厂牌“可能制造”对比谈到,“它俩内容调性高度接近,都是趣味人生,当下青春。我们基本上不碰传统话剧,这部分已经有非常好的团队做了,我们会做一些更精锐,有趣的内容。”
发布会上“当然有戏”厂牌一口气发布的21部作品带着一股实验的闯劲,在内容类型、空间结构、表演形态等方面都寻求新的想象力,其中包括阿里文娱内部IP改编剧目话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音乐剧《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街舞元素沉浸式游感体验剧《消失的时间》等。在合制作品方面,与SMGLive合制的音乐剧《伪装者》、与鼓楼西制造合制的话剧《坏小孩》、与抓马艾克斯合制的话剧《长安客》、与有朋乐乎、光影东方合制的沉浸式戏剧《午夜北平》等全新作品亦备受行业期待,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观众见面。
从跨屏互动中寻找新增量,到与传统剧场强强联合打造新戏剧,一句“当然有戏”说起来也更加有了底气。李捷认为,“我们是一个平台,我们不能把量当成一个关键,主要是希望把我们的IP和我们看到的全新类型尝试性的东西做好。”
长周期、全流程,
用体系建设陪伴戏剧成长
“不夸张地说,全中国戏剧创作者大麦大多都认识。”
李捷认为基于在票务服务和现场服务上的优势,大麦能够广泛地连接创作者,“戏剧行业工作的人大多非常有情怀和热爱,所以大家容易达成共识。”
而在戏剧创作者的另一端,李捷回答得也很坚定——“大麦熟悉用户。”大麦眼中有一张非常清晰的戏剧用户图谱,“我们知道整个平台上过去几年类型的演变,哪些类型受市场欢迎,男性和女性的在内容选择上有什么不同等。”李捷表示。
这种了解不是凭空而来,更多是建立在大麦“最佳观演决策平台”基础上的。大麦通过综合评论、评分和想看数据等,不仅让观众的消费决策更加清晰、明确和快捷,也能通过这些决策本身再反馈到创作中去,从而在“种草-决策-成交”的消费链路中,抢占用户心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李捷认为大麦的新战略是在内容和科技上布局,“大麦未来不止是票务公司,而是能够与头部的制作者、创作者、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原创的戏剧贡献更多的力量。”
新生的内容如何能够快速地让市场接纳?爆款IP又如何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在“开年有戏”的发布会现场,尤佳给出了大麦Mailive的思考和解题方法。她表示,大麦Mailive首先会把聚焦点放在了用户身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