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中有一段话:
人与人之间就如小夜灯,一开始,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你如果向外界亮起光芒,一定会被别人捕捉到。
是的!
如果每份付出,都能被别人重视和感恩,
如果每个利益既得者,都会适当反哺,
那么,即使我们身处黑暗,我们的心中也能有光明,我们也能捕捉到那份光芒。
01
安葬好妈de那天,家散了。
小五站在屋外,冷冷地看着窗内、吵成一锅粥的、他的家人们。
大嫂说二嫂翻走了妈de金戒指。
二嫂说她和四姐一起上楼整理妈de衣物,空手来空手去,哪来的戒指?大嫂少诬陷她。
四姐翻了个白眼,说自己在外屋,二嫂在里屋,她可没办法给她做证。
二嫂急,说她倒看见四姐从抽屉里翻出存折和大洋,怎么不吭声?打算私吞?
四姐从包里掏出存折,砸在桌上,还将包里朝外翻出,气呼呼地嚷嚷,哪来的大洋?睁眼说瞎话。
大嫂拿起存折一看上面的余额,就跳脚了,说妈de钱都被四姐骗走了,难怪他们两口子整天游手好闲,小日子还挺滋润。
四姐气得脸青。要说谁最有机会骗妈de钱,肯定是老三和小五。老三天天陪着妈,下手机会多。小五是妈de幺子,妈能把心肝掏出来给他。
三姐是现场唯一一个劝架的,可是,她的力量太微弱。
吵到最后,大嫂、二嫂和四姐差点动起手来。
邻居们指指点点,捂嘴嗤笑。
小五真希望自己瞎了,就看不见这一切了。
02
可是,这还没完。
爸走得早,妈拉扯五个孩子不容易,没啥积蓄,除了老宅——一间80平方米的小套房。
如何安置这点遗产,家里又开始争吵不休。
大哥提议卖了,五家平分。
二哥说两个儿子得多分五万,因为妈住院时,治疗费都是他和大哥出的。
四姐不干,钱是你们出的,可却是两个女儿轮班陪护,护工费难道不得给?
四姐踢了踢三姐,示意她和自己一起争。
三姐说:“我不同意卖,卖了小五住哪里?”
二嫂冷笑:“供他读大学,家里花了多少钱?这个咱们做哥嫂的就不计较了。可他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难道还要让这房子空着?你有钱无所谓,我可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你要真心疼小五,你让他住你家去吧。”
大嫂连声附和,俩人前所未有的团结。
三姐仍坚持不肯卖,全家人就差将她“绞杀”了。
小五铁青着脸,摔门而出。
三姐追出来,红着眼:“小五,姐知道你难受。可是你千万别气哥哥姐姐,他们是真的穷怕了。”
03
是的,从小五有印象开始,这个家就一直在贫困线挣扎。
妈妈整天在为钱唉声叹气,而哥哥姐姐们,对外没有努力争取好日子的能力,对内却要耍狠、使劲手段争夺这可怜的资源。
尤其在小五读大学这事上,对妈妈厚此薄彼的声讨,多如牛毛。
直到妈妈放话:“以后你们谁我都不找,就找小五一人给我养老。”哥哥姐姐们这才罢休。
可是,还没等到小五给妈养老,妈就病了。
费用、陪护,又彻底点燃了哥哥姐姐们的怒火。
哪怕给妈买碗瘦肉粥,陪妈打个点滴,他们都要在家人群里晒一下,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付出了似的。
当然,也是为了恶心小五。好处占尽却不用担责。
除了三姐。
三姐,让妈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享受到了儿女的孝心,也让小五感受到了唯一的一点温暖。
04
三姐说:“小五,只要咱们俩不签字,他们卖不掉房子。咱们的家,就能保住。”
可是半年后的清明节,二哥却以扫墓为名,将他骗回家,签字卖房。
四姐率先哭穷,接着大嫂、二嫂,他们不是被人追债,就是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了。
三姐听不下去了,第一个签了字,然后坐到角落,低头不吭声。
大哥、二哥、四姐也麻利地签了。
家都散了,房子不过是个物件。
此刻,小五只求速卖速决,他永远都不想再看见这几个一母同胞。
房子卖了万,一家20万。
小五离开的那天,三姐给他送行,手里提着一个大袋子,说是小五的东西,从老宅整理出来的。
小五一把拿过袋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05
回到学校,小五将袋子往床底下一塞,就没再管过它。
家都散了,房子不过是个物件。房子里的一切,就更只是物件了。
此后大半年,小五没与哥姐们联系过。
其实,除了三姐两口子在wei信上联系他关心他,给他转红包,其它人也说不上几句话。
小五回复他们信息的反射弧相当长,就是为了让他们自讨没趣。
但是三姐无所谓,她自说自话,乐此不疲。
大侄女成绩差,大嫂急得嘴角起燎泡;二哥特别喜欢她做得包子,一顿能吃五个;四姐家分宅基地了,就是没钱建,愁......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小五不想听,烦。
他们让他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他们与他,还有什么干系呢?
06
妈走后的第一个春节,小五去给爸妈扫墓。
何其悲凉!爸妈辛苦拉扯了五个子女,可大年初一那天,小五只碰到了三姐。
见到小五,三姐一边笑一边抹泪。
她跟小五说话,小五不接腔,她给小五压岁钱,小五抛在地上。
最后,三姐夫使了蛮力,才将小五拖回家,吃了一顿过年饭。
胃暖了,心就没那么冷了。
对于三姐的背叛,小五好像也没有那么恨了。
07
大三结束时,小伍拿了奖学金。
三姐倡议,大家一起聚聚,为小五庆祝一下。
一开始小五不抱希望,因为其它人是不会来的,没兴趣,没钱。
不成想,饭局还真让三姐给组起来了。
小五心头一暖,特地给每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一到家才知道,原来三姐两口子出钱出力,他们才送了个顺水人情,来白吃一顿。
这让小五又一次觉得像是吃了死苍蝇般。
可让他更恶心的是,他们屁股还没落座呢,战火就烧起来了。
大哥怕热要开空调,说空调间抽烟熏得慌,二哥少抽一根会死人吗?二哥说大哥满身肥肉,难怪散热慢。
二嫂嫌菜太咸太油。四姐笑她,你有钱请我们去大酒店啊。
大嫂笑四姐夫吃东西的声音太响,四姐夫筷子一拍,你说我是猪啊?
......
三姐两口子一次次好言好语劝大家,却被他们一次次怼回去。
“你怎么不说说他,净说我?难道都是我的错吗?”
“你叫了我,干嘛还要叫她?你明知道我跟她说不上话。你什么意思?”
“你跟妈一样,就知道偏袒小五。反正在你眼里,小五有文化,啥都好。我们就什么都不是。”
08
照这架式下去,肯定要动手了。以前在妈家,又不是没打过。
小五的心凉透了。
他逃了。
反正也不会有人留意到他的离开。
他在离三姐家米的小公园坐着。
两个小时后,小五猜测他们应该“战死沙场”了,他才起身回家。
果然,人已经走光了,但意外的是,现场没有打斗的痕迹,桌上的食物还吃掉不少。
除了小五最喜欢的红烧肘子。
三姐说:“你大哥知道你喜欢吃,像藏宝一样给藏起来,留着给你吃。你四姐还特意交待我们记得得给你热一下,免得吃坏肚子。”
小五恍如隔世。
那碗红烧肘子,小五吃着觉得特别香,特别软。
09
小五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以前在妈家,他们打得只差掀桌子。”
三姐笑:“因为你啊。”
小五愣了。
随着三姐的娓娓道来,小五听到了不可思议的桩桩件件。
小五一走,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了。
大哥自责:“小五难得回来一趟,还给我们带了礼物,老三有心让我们聚聚。我这个当大哥的,竟然还带头挑事,哪有当哥的样子?”
二哥闷声出去抽烟。
四姐默默起身给二嫂泡了一杯大麦茶。
四姐夫细嚼慢咽,不再惹大嫂不满。
大嫂给小五留了一袋西洋参,说他压力大时泡点喝喝,不容易上火。
......
10
三姐说,兄弟姐妹们,其实都不坏。
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只是因为从小穷怕了。更因为他们一直在付出,没得到过反哺。
但是,小五在被哥姐们遗弃后,他仍惦记着大家,仍爱着大家,记得给他们准备礼物,这让哥姐们惭愧不已。
当弟弟的尚且不愿意放弃,当哥姐的怎么有脸让这个家散了呢?
11
那天之后,小五与各家走动多起来了。
一有空,他把哥姐家的孩子们叫到三姐家,给他们辅导功课。
哥姐家里都不宽裕,没有能力让孩子们参加高额培训班。小五如此操作,真是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周末,他带孩子们出去爬山、书店、博物馆。
当他们精疲力尽回到家时,大嫂帮着做好一桌美食,二嫂把三姐家的卫生搞好了,四姐夫特地跑到山上买了放山鸡,说给小五补身体......
小五从没想过,他和哥姐们,竟然会有这一天。
12
回学校后的一天,因为一个室友的不小心,寝室水漫金山。
小五把床底的东西挪出来时,看到了三姐给他的那个袋子。
打开一看,小五的眼睛湿润了。
里面装着的,是他儿时的所有回忆。
有妈妈给他织的毛衣,大哥买的铅笔盒,二哥获奖赠与他的乒乓球拍,三姐绣得十字綉,四姐打得围巾和手套.....
曾经,他是家里的团宠。在贫瘠的岁月里,哥姐们把仅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他。
正如三姐讲的一样,他们不是坏,他们只是没被疼过。
13
后来,大哥的长途货车经过小五大学所在的城市,大哥特地跑来跟小五吃了顿饭。
哥俩喝着酒,聊着往事。
几杯酒下去,微醺的大哥终于有勇气,把压在心里的那件事给说出来。
原来当年三姐不同意卖房子,大哥就跑到她的包子店闹,搞得三姐根本做不了生意。
为这事,三姐没少被她同行嘲笑,她婆婆也被气病了。
三姐被迫无奈才签下卖房协议。
大哥懊悔不已:“我做出这种事,简直不是人。可你三姐却把这事给瞒下了,没对你们任何人说过。她还一直想尽办法,拢紧我们兄弟姐妹的心。我们这个家没散,全靠她。”
此刻,小五才知道,
原来,承受最多的不是他,而是三姐。
原来,对这个家不离不弃的,不是他,而是三姐。
三姐心中的那抹亮光,照亮了这个迷失的家。
三姐心里的那份温暖,捂热了这个冰冷的家。
庆幸的是,他们五人手足情未了,三姐亮起的光芒,他们捕捉到了。
他们必将把这光芒,延续下去,传承下去。
——END——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