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美图
金*的沙丘与绿油油的稻田相连
还有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
这不是油画,不是神话,是现实!
沙漠种水稻,听起来不可能,但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这个不可能成为了现实。9月8日,“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考察团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带,探究沙漠水稻到底是瞎胡闹还是真科学。
真假?沙漠能种出水稻
沙漠能种水稻,听起来令人惊奇——沙漠明明干旱缺水,沙地养分少渗水也快,怎么能种出水稻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考察团从乌鲁木齐达坂城赶了4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吐鲁番鄯善县沙漠水稻科技示范田。刚下车,考察团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蓝天与沙漠相接,沙漠中有大片绿油油泛着金*稻穗的水田,蓝*绿完美结合,像极了一幅油画。
这个沙漠正是与鄯善县相接的库木塔格沙漠,在这里,看似不可能的设想成为了现实。面对考察团的诧异和疑问,鄯善县沙漠水稻科技示范田负责人李维凯淡定地介绍了沙漠水稻的种植原理,“种出沙漠水稻,最主要的是解决了沙漠漏水和蒸发量大的问题。”
鄯善县沙漠水稻科技示范田负责人李维凯介绍沙漠水稻
李维凯介绍,在沙漠挖出深坑,铺上特制的衬膜,便解决了沙漠渗水的问题,为沙漠留住水;在水稻种植初期采用自主研制的防蒸发罩专利技术,减少水汽蒸发,而只要水稻长高一封垅,蒸发量就不大了,水稻生长不成问题。
在这片示范田,李维凯带领的团队种出了优质有机大米——五常稻花香大米,它的品质甚至超越了原产地。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内蒙古通辽一些地方就开始了沙漠水稻的试验。通辽地处科尔沁沙地,生态十分脆弱,地表有大片的沙丘地,而地下有丰富的水源。在含沙量高的沙丘地上,通辽人用沙底铺膜的方式,为水稻保水、保肥。
为何偏偏要在沙漠种水稻?
在大家都讲究因地制宜发展的时代,为何偏偏要在沙漠种水稻,而不是选择更适宜的作物?“其实,沙漠恰恰是最适合种水稻的地方”,李维凯说。
沙漠种植的主要优势是环境的天然有机、无污染,包括土壤、空气、水、温度等要素的优势。以鄯善县沙漠水稻为例,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昼夜温差极大,热量积温高达-℃,是水稻生长的绝佳气候条件,白天很热水稻长势快,晚上一冷,水稻中的养分则沉淀下来;而且这里的地下水多是天山积雪融水,天然纯净。再加上沙漠地区含硅多,水稻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多。
鄯善县沙漠水稻长势良好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可种植沙漠至少有3亿多亩。所谓可种植沙漠,应当具备两个条件——沙漠自身的有机质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那水稻会不会太浪费水资源,导致地下水过度使用?“不仅不会,反而比原先种植的葡萄、棉花更节水。”李维凯说,通常一亩沙漠水稻一季用水多方,而一亩葡萄园一季用水要超过多方,棉花更多。
在李维凯看来,沙漠水稻属于节水型农业,它的用水量可以与目前的滴灌技术用水量相持平。“我希望通过沙漠水稻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鄯善县的农业和种植结构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大面积水稻也相当于为鄯善县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减少沙尘污染。”未来,他的目标是能够环绕库木塔格沙漠一周都能种植沙漠水稻。
不过,一同考察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著名主持人兼本次活动形象大使宋英杰有着另一番思考,“沙漠水稻的确给人一种希望和惊喜,本没有生机的地方充满绿色,不过我并不敢断言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毕竟这种方式还在试验阶段。”在一个蒸发量接近毫米的地方,防蒸发技术能否广泛起作用?5个月的生长周期是否过长?长期大面积种植对当地水资源及气候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未知的。(文/刘文静图/关禺)
本文版权归中国天气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相关阅读:
如何拯救正加速消融的冰川?
??偷看
树木年轮的秘密日记
登录新浪微博,参与话题#太阳城的后裔#、#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和天妞儿一起互动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