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水稻种植水稻分蘖期的影响因素和管理要
TUhjnbcbe - 2020/11/22 17:57:00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主茎数取决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水稻分蘖条件 

充足的光照条件、插秧时的气温、水温及充足的氮素营养,温度越高分蘖发生越早越多。影响分蘖的因素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此外,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二、分蘖期管理

早施、适施分蘖肥:在返青至分蘖期间施用的分蘖肥,一般要求在插后3~7天完成,以促进早分蘖,并提高成穗率;前期气温较低,分蘖较慢,应抓紧时间早追和轻施分蘖肥;如果出现脱肥现象,也可以酌量及早追施分蘖肥。水稻分蘖期的施肥措施是否合理,是决定水稻后期是否倒伏的关键。水稻进入分蘖期后,生长速度加快,如果分蘖肥偏迟,用量又偏多,致使大量无效蘖增加、叶片披露、过早封行,因通风透光差,使得茎叶柔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的长短和粗细直接影响着品种的抗倒能力,而分蘖期正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伸长时期。在分蘖盛期氮肥过多,植株基部节间过长,茎秆壁变薄,植株高度增加,降低了抗倒力,抽穗以后遇雨又刮大风,往往易造成倒伏。故分蘖期要注意早施、适施分蘖肥。

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有明显作用。防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分蘖期除草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稻种植水稻分蘖期的影响因素和管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