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as.
凤五原创稿件
今天的西安有太多的光环
国际化西安、中心城市、丝路起点
在西安大踏步往前走的时候
那些城里的老味道,我们还记得多少?
图片来源:百度
80后一晃眼已经要40岁了
90后也已经要步入而立
八九十年代的西安
钟楼、大雁塔、爆米花、二八自行车.....
没有拆除围墙前的大雁塔公园
没有万像素的OPPO手机
那个年代想要一张照片的我们
就在这里找照相的师傅拍一张
然后拿着手写的小票几天之后再去取照片
你家的老相册里?有这里吗?
瓜子、花生、铝簸箕
报纸包起一角一袋
在没有什么零食的年代里
除了过年,能有这样的一些零食就很满足了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
打着我们看不懂的牌
搓衣板、大铝盆、肥皂,妈妈们手洗衣服
还记得童年里这样的场景吗?
在洗衣机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的年代里
妈妈是这个家里最辛苦的人了
那时候总会偷妈妈的洗衣粉和成水
找个吸管吹泡泡,童年的乐趣,如此简单
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个年代我们还听得见这样的唠叨
衣服在那个年代肯定不是快销品
街头的缝纫摊位,旁边的铁架子上搭个塑料棚
这是当时个体户标准配置
那个年代有个会缝纫的妈妈也是骄傲的事情
大汽油桶里的烤红薯应该吃过吧
那个年代的我们似乎没有关心重金属的遗留
能有一块儿烤红薯就已经是幸福了
近处的烤红薯与远处钢制垃圾桶相映成趣
似乎那时的人们都特别容易满足
在城墙还没有修整的年代里
孩子们乐于从顺城巷的土坡上上城墙
那些年没有高楼
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很远很远
与盛唐的长安相比,一定是有点颓圮的样子
护城河也是几经修缮
水干了、臭了、换了、又干了
那些年有很多人参与了护城河的修缮
今天我们能看到多少年迈的老人愿意沿着护城河走一走
那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
在这里挥汗如雨
眼看着钟楼小奶糕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学校门口的冰棍箱你还记得吗?
好不容易才能有5分钱
几个同学吃一根冰棍的样子历历在目
与镜糕爷爷一起远去的,还有一个时代的记忆
那些年,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自行车
能被自行车接送的孩子是被羡慕的
坐在横梁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沿城墙根边小路回家的日子也已经远去
满地的小*摩拜,是这个时代自行车的乐趣
这样的鼓楼你还记得吗?
那时候还能穿过鼓楼下的门洞
追逐打闹
那时候总觉得历史触手可及
没有觉得文物总是高高在上
熟悉的4路电车,从西稍门到万寿路
售票员阿姨努力的拍打着车厢
告诉骑车的人们车来了
那时候的机动车屈指可数
如今的万限号都堵车
以前的夏利出租车
如今已被成千上万的比亚迪所替代
是不是充满了满满的回忆与感慨?
那个年代能坐出租车都是有钱的象征
滴滴?那个年代我们想也没想过
三十年的变迁
三十年的记忆
你还记得么?
很多土生土长的80后的西安人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一天天的长大
不知不觉间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
很多童年的往事也淹没在了这个都市的喧嚣与浮华之中
直到有一天
无意之间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西安的老照片
才猛然发现直到现在我内心深处最难忘怀的
还是那街,那楼,那曾经的青涩岁月!
这是一部西安人自己的话剧
这是一部怀念老西安的话剧
看过了无与伦比的大雁塔水幕光影秀
见证了南门架无人机的腾飞
欣赏了梦回大唐的长恨歌
但是你未曾看过关于老西安的故事
在新时代发展的时尚科技前沿
我们感受了十三朝古都的文化魅力
感恩岁月分享你不曾听过的老西安故事岁月漫漫,时光变迁
90年的老西安已经不复存在
但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我们仍然可以讲
年陕味年代大戏《秦家院子》6月15日(周五)0:00
6月17日(周日)19:30
6月18日(周一)19:30
?门票价格
80~00元
?演出地点
大华小剧场集群玖剧场
?购票方式
1、大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