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节气课程middot小暑倏忽温风
TUhjnbcbe - 2021/7/22 4:48:00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26906.html

今天(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正式开始啦。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宜吃藕,清热静心,而小暑过后,“三伏天”就不远了,热浪也即将来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

小暑三侯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有十五天的时间。古人从实践中概括经验,将这十五天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三候”了。

小暑节气的三候分别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似带着热浪。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唐·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小暑民俗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所以许多与节气相关的民俗都跟农事有关。同时,古人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降温设备,闷热难当的伏日是非常难熬的,所以也有一部分习俗会跟防暑降温相关。

首先说说农事方面的习俗。在大部分的农耕区,经过农历五月的抢收抢种之后,六月份的农事主要是各种田间管理的工作。有农谚说:“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大致体现了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内容。这些田间管理活动,一方面劳动强度相对降低,另一方面在每天伺候庄稼的过程中,也饱含着农民对秋季丰收的渴望。所以,祈祷丰收就成了小暑农事民俗中的主要内容。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祭祖尝新

而为了应对小暑之后日益炎热的天气,先民们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

一种是“市冰”。古代没有冰箱什么的,但大户人家或商家有些会有冰室,冬天的时候将冰块保留下来。到了夏天就可以取出来,或者拿去市面上卖,或者自己家里人享用冷饮。有些商家还会把杨梅、桃子等时令的水果切碎放在冰里,做成现在类似“冰粥”的冷饮。

另一种办法就是尽量减少运动了。小暑前后有一些民间流行的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例外都是以“静”为主的,少运动少出汗,这是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比如有些地方在这个季节流行的对弈、钓鱼等活动。找个阴凉的地方下棋或者钓鱼,既可以减少消耗,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也有静心的作用。“心静自然凉”,体现了古人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智慧。

小暑垂钓

小暑饮食习俗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在我国很多地方,也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开始自清朝咸丰年间,藕一方面与“偶”谐音,有成双双对合合满满的寓意,另外在文人墨客笔下,藕也因出淤泥而不染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行。而从食物本身来说,藕也有健脾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

除了吃藕之外,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着“小暑*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是吃*鳝的好时节。*鳝作为食品,按中医的说法有着祛湿、滋补的功效,而小暑前后正是*鳝最为肥美的时候,确实也很适合食用。

小暑养生

饮食

夏日饮食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健康提示: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情绪

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健康提示: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湿热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而臭。

健康提示: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此外,炎炎夏日,急需补水。所以一些水分充足的水果,特别适合小暑前后食用。比如西瓜和西红柿,都是特别适合的选择。可以将这两种水果去皮、去籽之后混在一起,压榨成果汁饮用。西瓜是特别好的消暑补水的水果,中医中有一个消暑的名方叫“白虎汤”,而西瓜因为有同样的功效,也有着“天生白虎汤”的美誉。西红柿则能生津止渴,对于夏季口渴烦躁,消化不良等热症有很好的效果。

小暑诗词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唐代: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代: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十八日小暑大雨》宋代:韩淲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小暑日寄山甫二首·其一》宋代:刘克庄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插架签存先世旧,堆床笏美一时观。远书且问平安好,前哲曾嗟嗣守难。了却台参早怀檄,暂归亦可小团栾。《喜夏》金朝:庞铸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秋夜宿重本上人院》唐代:李频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唐代: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承提学佥宪陈先生垂顾用杜子美严公仲夏枉顾草堂韵》明代:林光瓜菜装排老瓦盘,先生含笑驻金鞍。景撩岘首诗泉涌,酒劝铜鞮量海宽。雨到分龙犹恨少,天当小暑尚微寒。论文共有无穷意,不尽樽前竟日欢。

-END-

图文来自网络

主办:成都市实验小学雅安校区

(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实验小学)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气课程middot小暑倏忽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