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猛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泥土的芳香保
TUhjnbcbe - 2023/1/12 19:56:00
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从业29年的刘猛道一直致力于大麦研究,聚焦服务三农。

梦想永不止步,从大力调整作物结构到培育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最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惠泽农民。如今,刘猛道及其团队在高产示范经省级实产验收的情况下,大麦最高亩产.8千克、百亩平均亩产.6千克、千亩平均亩产.7千克、万亩平均亩产.2千克,曾创“四个全国第一”,目前,结合保山市年肉牛存栏将达万头的方向,他正在向研究大麦“粮草双高”的目标迈进。

半百之年,他的眼里只有金灿灿的大麦,田间一串串饱满充实的大麦,承载的不仅是农民辛劳的寄托,也有他的梦想。

刘猛道收割试验大麦

历经艰辛,为了“吃得饱”

在刘猛道的童年记忆里,因为家中五个兄弟在那个缺粮的年月,每天能吃饱是想得最多的事情,小小的刘猛道便立志长大后要让所有人都能吃饱,所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学农。

年,大学毕业后的刘猛道到保山市农科所工作,被派驻到自己的家乡腾冲固东驻点工作。在一次下乡时,看着公路两边因雨季来临导致小麦腐烂的田地,回想到自己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也是看到路边、田地里堆满了腐烂发芽的小麦,当时他心里只能惋惜,现在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在后续的了解中,刘猛道了解到小麦作为保山小春季的主要作物,迟熟晚收,收割时间5月中、下旬刚好遇到保山的雨季,虽然长势很好,但大量的雨水让小麦腐烂在田里,农民不仅不能丰收,还要浪费时间把腐烂的小麦割掉,同时还影响后茬农作物的播种,导致低产低效。

为什么不能把小春季的迟熟小麦换成其他早熟作物呢?这一想法正好与当时农科所长的想法吻合,在所长的带领及大力支持下,刘猛道及团队人员说干就干,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查阅资料,发现大麦的种植周期比小麦短10天以上,能够保障后续农作物的播种时间,而且两者相近,都可以作为畜禽饲料和制酒原料,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应该可以替换。

在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和试验示范后,刘猛道的想法得到了认可,科研团队明确提出了“调整小春作物结构,改种迟熟小麦为早熟高产啤饲大麦”的方法,多年来,保山市一直遵循“合理压缩小麦,大力发展啤饲大麦”的思路强力推进,致使全市小麦由年的75万亩降至现在的15万亩,啤饲大麦从7.28万亩发展至现在近50万亩,大麦早熟、高产、饲喂效果好,有效缓解生产矛盾,利于烤烟、水稻等后作早栽从而提质增效、增产增收。

刘猛道记录大麦播种时间

披荆斩棘,为了“稳增产”

大麦的品种哪里来,省外大量引进经筛选鉴定并应用,但经过长时间的种植证明,引进的大麦不能完全适应保山乃至云南省特殊的立体气候。保山海拔悬殊、温度差距大、各地降水量不一,只有立足当地,通过种质创新,自己系统选育或杂交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才能适宜于当地大面积应用。

年,刘猛道及其团队人员开始开展系统选育或杂交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麦新品种。

回忆起当时心路历程的刘猛道说:“我们收集大量的种质资源并详细观察记载综合性状,对生产应用品种在田间的变异和分离进行细致的选择和繁殖,每年组配杂交组合余个,选择种植杂交后代几千份,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总是乐观地期待着明天。”

刘猛道在田间查看大麦长成情况

不辞劳苦,为了“能致富”

要使农作物高产高效,不仅要有适应保山气候的良种,还要有好的栽培集成技术。

在一次下乡中,刘猛道看到成片成片的土地荒着,询问之后才得知,九月份烤烟收割后没有什么需要种的,等着来年再种烤烟。看着荒地刘猛道非常心疼,烤烟是保山地区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用的肥料好且多,烤烟收割后土地里还遗留较多的肥料,此时再种上大麦,剩余的肥料可以滋养大麦,且9月份是保山雨季末期,可以让早播大麦出苗齐、出苗匀、出苗壮,为后期大麦高产奠定坚实基础,来年大麦提早收割后又可以按节令及时种上烤烟,让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使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此想法经过试验、示范,最终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此项“烟后啤饲大麦栽培集成技术”在年被列入云南省主推技术。

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村民们积极响应号召将山上的土地还林,种上了核桃等果树,大片大片的果林拔地而起。刘猛道从核桃林中看到了“商机”,核桃树冬天落叶,在光秃秃的树干下种植农作物不会受光照影响,大麦抗寒、抗旱、耐瘠,在管理大麦的时候也能让核桃树得到滋养,相互受益。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核桃林套种早秋大麦,最高亩产.49千克、百亩平均亩产.69千克,创云南省“两个第一”,此项“核桃林下套种大麦集成技术”在年,被列入云南省主推技术。此前还有“大麦抗旱减灾集成技术”和“大麦轻简化栽培集成技术”也列入云南省主推技术。

刘猛道团队还相继研究出了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魔芋,烤烟套种鲜食豌豆和早秋玉米等高效栽培模式,这些模式多用于山区和旱地,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产业基础,尤其保山市生产的鲜食豌豆质优价好,正是冬季南菜北调的主要菜类,既满足北方蔬菜市场需要,又使农户经济增收,目前全市每年种植20余万亩,产值5亿元以上。合理应用时间套种省时节本、增产增效,并有效缓解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产业相互间争地的矛盾。

日复一日,在不断研究、试验和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年成功育成适合保山气候的保大麦6号、8号。多年来,刘猛道团队相继育成经审定或登记作物新品种28个,其中8个大麦品种入选云南省主推品种,在全省进行推广使用。

因研究大麦成果显著,年,刘猛道团队被纳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保山综合试验站”,持续对大麦进行研究;年,刘猛道及其团队研究的保大麦6号和8号被云南省农科院交流到越南和老挝,让保山大麦品牌走出了国门。

刘猛道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

刘猛道经常和团队的人说:“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感恩。”

搞农业研发就是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回馈农民、回报社会。在研发之余,刘猛道也常撰写科技文章、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户,他培训的科技人才散布在全市各地,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科技素质,有力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助推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近五年来,他为贫困村争取实施农业项目资金60余万元,累计个人捐资3万元并帮助募捐7万余元帮助解决了4名农民住院和5名贫困学生上学的困难。

刘猛道下乡开展大麦高产创建样板培训会

“很多次我都有机会调离这个行业,大家都说干农业‘脏、累、苦’,但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喜爱农业工作,每天在田间劳作,我把脏看作是享受泥土的芳香,把累看作是锻炼身体,把苦看作是增进健康,我愿意一直干下去。”刘猛道说。

唐霖源、于存菊

编审:王灿

责任编辑:杨冬燕冉懦珲唐霖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猛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泥土的芳香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