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寂寺,原名义安寺,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年)。唐宣宗李忱曾于会昌三年(年)入闽,在义安寺避难三年。李忱即位之后,赐义安寺为真寂寺。历史上真寂寺几经兴废。元至元年间(-年)圮废。明洪武二十四年(年).僧雾峰又复重建。清初又复圮废。清乾隆年间(-年)复建,有增殿一层,殿左构一小楼。寺后怪石嵯峨,中有石洞,涧外有小渚,传说为宣宗之浴池。20世纪30年代圮毁,仅余遗址。今遗址旁水渚和石洞犹存,传说中的浴龙桥还在,周围散落不少旧寺建筑构件和石臼等遗物。年2月,集美区人民*府将遗址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年,台湾曾居士捐巨资重建。
据《泉州府志》、《同安县志》记载:“真寂寺,在安仁十二都夕阳山下(现海沧区天竺山下),初名义安。唐宣宗龙潜时与*檗禅师观瀑吟诗于此。……五代刺史王延彬重建。”*檗禅师为断际希运,福清人,早岁就福清万福寺出家。唐宪宗元和年间(—),往江西洪州(南昌)依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学法,后于洪州高安鹫峰山下建*檗寺授徒弘法。时宣宗于文宗大和年间(—年),因宫廷皇室争权,被贬谪洪州,托足*檗寺就希运禅师学法。《*檗山寺志》称宣宗为小沙弥”,并有宣宗问禅与祖师对答法语记录。时祖师已届垂暮之年,从未闻有回闽之说。遍查史书,更未见有宣宗入闽的记载。
复据《*檗山寺志》和《传灯录》记载,*檗禅师在洪州开元寺传法时,曾结识裴休相国,裴对师十分器重。会昌二年(年)武宗开始废佛时,裴休求师移锡神陵潜居龙兴寺。宣宗大中二年(年).裴休于安徽宛陵建大禅院,迎请祖师主持传法。裴乃皈依祖师.师事左右。祖师思怀*檗祖庭.又复称宛陵禅院为*檗寺。事隔一年,大中三年(年),祖师即于宛陵*檗圆寂。时侍师侧者有义玄、裴休等六位缁素弟子,由义玄亲承祖师衣钵。诸众为祖师建塔于寺侧。
如上所闻.*檗禅师与宣宗观瀑吟诗一事,确在江西*檗无疑。其所移栽于同安真寂寺,自是别有一段与*檗有关的殊胜因缘。
志书开始称,真寂寺初名义安,义安为希运宗师门下弟子的法名,与断际希运和石头希迁宗师门下弟子义玄、义存乃至三坪祖师义忠同字辈。其中义玄、义存相继成为临济,云门开宗祖师。希迁弟子义忠,会昌废佛时,从漳州开元寺潜往平和县三坪深山,岩居修禅,并以梵行善德,化度当地山居畲民。教以农耕生产,为之疗疾治病。畲民感其恩德,奉之为神佛.至今香火鼎盛。
义安本居南安,少时出家,辗转至江西依*檗祖师希运学法,师为赐名义安。后返闽.于南安九日山麓结茅住修。义安平日以精修禅行为务,不善与人交往。会昌废佛时,遁迹大同场夕阳山岩居苦修,乃至寂然无闻,不知所踪。
宣宗登基后,时人以祖师与当今皇帝联吟为殊荣,*檗宗门更因之荣盛一时。*檗宗门弟子对祖师弟子义安的下落不明尤为重视。及至追踪至夕阳山麓.只见大师岩居遗迹尚存,大师竟不知何时物化(岩在今龙门寺左侧巉岩丛立处.一洞拱然幽邃,洞上独石耸立,远观如东来石佛立像),乃在岩侧建小禅院以为纪念。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倡兴佛教时,对*檗宗门的建设尤为重视,乃于大师岩居下侧山后平地建大禅寺,并以“大师归去真寂然”命名为真寂寺。
后人以宣宗与祖师联吟于真寂寺为实,从而创作一些与宣宗行迹有关的民间故事以传世。如《同安县志》曾有一则表述宣宗为报*婆一饭之恩,于苧溪上游建“*婆陂”引水以灌苏营(村)。按民间传说称:宣宗天旱微行至苏营村.饥渴难忍,求食于道边村妪*婆。婆饷之以大麦粥和“麦螺鱼奇气滨海渔家腌制的一种薄壳透明的小贝藻),宣宗以其美味为前所未尝,问为何物所制,婆答以“真珠粥、凤眼鱼奇”。宣宗回朝后,常思此美食,乃为建*婆陂引水以解苏营缺水之困。故事上半部,与流传于泉州一带的明正德皇帝下江南,因迷路腹饥,村妪饷以“真珠粥,凤眼鱼奇”的民间传说,如出一辙。志书记述,显然釆自民间传说,不足以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