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清乾隆年间,一部奇书《红楼梦》风靡京城
此后数百年,书作者却如同《红楼梦》的影子
世人只知《红楼梦》,鲜知曹雪芹
4月20日
由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
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创排
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演出的舞剧《曹雪芹》
在海淀剧院上演
据了解,该舞剧在年9月的中关村舞剧节上首演后,再经沉淀打磨、升级,通过“知交京华”、“空劳牵挂”、“如梦大观”、“只立千古”四幕剧情,以“镜中花,水中月”的虚实对照叙事形式,展现了曹雪芹几次起落的人生经历。
“曹雪芹的感情、学识、身上那种坚韧、坚守、执着,以及心系百姓的大爱精神非常令我敬重。”曹雪芹饰演者林晓靖告诉记者,舞剧所呈现的不仅有《红楼梦》的大美,更有曹雪芹的大爱。
曹雪芹长期在海淀“三山五园”地区生活、写作,
他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红楼梦》中。
在香山和白家疃地区,
一直都有很多关于曹雪芹
和《红楼梦》的故事传说。
“一书一人”构成了“红文化”、“曹文化”的核心,
也是舞剧《曹雪芹》要表达的重要内涵。
该剧总导演刘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部舞剧紧抓“情”之一字,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沟壑起伏行走,层层打开,层层深入。作品选择走进主人公的人生和内心,去体味《红楼梦》作者的“痴”与“泪”,透过历史迷雾,抽丝剥茧,用抒情写意和直击人心的舞蹈语汇将曹雪芹的家族不幸、爱人分离、亲人离世、理想破灭在其内心留下的痕迹一一呈现,再映衬还原于他的心血之作《红楼梦》,在思想精神层面达到高度契合,用抒情写意和直击人心的舞蹈语汇,再现了曹雪芹超越个人命运悲欢、在北京西山创作传世经典《红楼梦》的独特人生经历。
舞剧最大亮点、难点在于如何表现“一人一书”的关系,如何将主人公的梦幻情感、悲剧体验、幻灭感伤、生命悲悯,与《红楼梦》产生精神层面的内在关联,而不是生硬植入《红楼梦》代表人物和典型场景。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与同事结伴前来观看舞剧的任博宇告诉记者:“第四幕‘只立千古’令我印象深刻,下雪的场景非常有感染力,演员的托举动作很轻盈、很优美。整部舞剧很好地展现了曹雪芹的一生。”
第一幕知交京华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曹家被抄后雪芹迁居京城,
受尽白眼依然不改旷达心性,
扶弱助贫,交游广阔,
与阿敏、鄂三众友人意气相投,
却不为宗学和世俗所容,
可叹世人“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到底意难平。
第二幕空劳牵挂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雪芹寥落京城,
心如断线的纸鸢在过往与现实间飘荡,
失散的表妹芳卿手握断线,
牵扯着雪芹心底最深的痛。
在表哥福彭的关照下,
曹家藏书失而复得,
雪芹漂泊的心寄情于笔端。
第三幕如梦大观
才名远播的雪芹,仍对现实抱有一丝遐想。
但短暂的当差生涯,
表哥福彭英年早逝,
让雪芹看到了皇权下的无望和人生的悲凉,
所谓“大观”不过假象。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雪芹如他笔下的石头,终被“世难容”。
第四幕只立千古
雪芹与芳卿一路风霜,
奔走在彼此最深的思念里,
相伴如镜花水月,
人生再次相逢已半百之身。
风雪中滴泪为墨,
研血成字,雪芹终成《红楼梦》。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雪芹一直活在他的书里,
走进《红楼梦》,你会遇见他。
此次舞剧《曹雪芹》共计演出11场
演出截止到4月25日
快来观看!
演出时间
年4月22日14::30
年4月23日14::30
年4月24日14::30
年4月25日14::30
购票方式
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大麦网(damai.cn)
记者:吴玥萱
供图: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
编辑:于湉湉
责任编辑: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