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红医生说,中国的小孩要吃鸡蛋牛奶,不要喝粥
央视网说:不爱喝粥才是爱国,喝粥的传统是民族的千年饥饿记忆。
在中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营养过剩并忙于减肥的今天。打着科学和*治的名义,把喝粥视为没营养、有害,不喝粥等于先进和爱国,这种传统文化等于落后论调的香蕉人言论过于露骨。出现在国家级官媒上更是把自己竖成靶子找骂。
不过,人家拿粥作伐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论早餐,传统几样还有豆浆油条包子等,论传统,中国人也吃肉蛋奶的。为什么只说粥呢?
当我们的多数人只把这当成一个早餐和营养学的问题,最多认为是指向传统中医养生。其实这是在掘你文化的根。
全世界的饮食中,西餐即使有五谷杂粮类的食材,也多是变换成面目全非的汤。
在中国人餐桌上和饮食文化体系中,粥拥有无可比拟的突出地位,
在饮食文化体系中,粥所折射的历史底蕴和浓度超出一般人所想象。
粥字是象形字,鬻(yù),是指在一种三足中空的陶鬲(lì)煮粥象米在鬻中相属之形。
《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浓曰,薄曰酏。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粥贯穿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并不是勉强度日的无奈之举出现的!
01粥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史
我们中华农耕文明,对五谷的利用,就从做粥开始。
《周书》说“*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说文解字》也引用遗文说“*帝初教作糜”,糜就是粥。从茹毛饮血到会蒸饭煮粥,这可是开启文明的大事,所以记载在典籍里。
02粥是中华仁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茹毛饮血的时代,老弱病残嚼不动肉,喝糜喝汤就没问题,奶水不足的婴儿和断奶前后的儿童,米汤是很好的食物。在文明之初由于食物限制和生存环境的限制,粥的出现,对于部族人口繁衍生息壮大,以及文化的传承起了极大的作用。由此衍生了一个传统——粥先俗后。
从周代开始的周代“寒食禁火,粥俗始出”,“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
《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这种敬老的传统也从那时起延续到现在。所以“居丧行糜粥”成了丧葬乃至祭祀礼仪,一则显示服丧期间持斋和克制享乐的操守,二则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在文明之初,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抛弃老弱最大限度保留最有利于族群生存和基因传承的青壮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一直到古代游牧民族这种传统都还存在。
甚至即使到了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对老年人杀伤力极大的新冠疫情中,西方还有玩群体免疫,让老人签署使用使用呼吸机协议书这种事。而在中国武汉,80岁以上救治成功率接近70%,还治愈了7位百岁老人。
文化的区别,在今天依然泾渭分明。
03粥是传统医学的开端和重要内容
《*帝内经》里的《汤液醪醴论篇》,里面说“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必以稻米,炊之稻薪。”传统医学从五谷汤液慢慢发展出后来的方剂。
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用“火齐粥”治齐王病开始,治病先用粥争腠理成为传统医学原则,粥作为传统医学重要养生疗病的手段。
如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记载桂枝汤服法里的喝粥助药力,孙思邈《千金方》里的去皮糠粥治脚气病,羊骨粥温补阳气,防风粥祛四肢风湿等等。
自宋开始,粥的药膳作用进一步发扬光大,记载中药粥方剂越来越多,药粥也成为宫廷王室重要膳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有60多种粥的功效和用途,*云鹄所著的《粥谱》则有个粥方。
04粥体现了相濡以沫守望互助的传统
对几千年来一直在人口增长和粮食紧缺做斗争的中国人来说,在自然灾害和战乱饥荒年底,一碗粥则是生存生存和自古以来的赈济制度的底线。
用粥来说中国历史,可以分为多数人有饭吃和多数人喝不起粥的时代。唐太宗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如说是水能煮粥,粥能载舟。
从啜粥声闻的兮甲在饥荒时期与群众同甘苦吃粥开始,凡赈济饥民,近城之地,由*府设粥厂的制度,良善人家设粥棚的传统也是一直延续数千年,一直到民国。
图为南宋出土,周宣王时期记载啜粥声闻典故主角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故事的兮甲盘。
图为民国北京赈济灾民的粥厂我们无须否认粥有民族饥饿记忆这部分历史,以史为鉴才懂得珍惜当下岁月静好,丰衣足食的生活。
但是也要知道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不管别人怎么诋毁,数千年来到现代,哪怕是最落后的时代,人均耕地从来不是第一的中国,人口数量一直都是世界第一。
05粥是丰富多彩的美食和地域文化的载体
袁枚在《随园食单》说: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粥也。稻、麦、稷、黍、菽五谷皆可煮粥。
而且由于粥的特性,能与各种食材完美搭配,自从开始,就诞生出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的粥食谱。
说喝粥没营养的话,喝粥就是穷苦的人,吃过燕窝粥吗?
有下里巴人的白粥,也有宫廷御膳。
有只将食粥致神仙的文人、隐士粥;有腊八粥的宗教粥。
以原料论,有清粥、菜粥、水果粥、肉粥、海鲜粥
有讲究不时不食,天人合一的四季粥,春有花粥、野菜粥,夏有绿豆粥、荷叶粥,秋有菊花粥、蔬菜瓜果粥,冬有腊八粥、滋补粥……
南米北面的中国,南方粥多配菜佐料,北方粥多五谷杂粮,并由此分化出各地不同粥美食。
论种类,大江南北各地早餐粥能天不重样。论功效,美容,补气,补血,补肾,健脾、祛火样样齐全。
大吃货帝国,以广东粥为首,盖先民在广东,面临氤湿瘴气,以凉茶祛火,以猛火生滚粥去湿,形成传统延续至今。故珠三角有“粥三角”之美称。
如果说,一叶可知秋,一言可知人。
那么小小的一碗粥,可以看到浓浓的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宇宙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