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795期清明探源随笔
TUhjnbcbe - 2023/4/4 20:38:00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5.html

文/易哲文(湖南新化)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演化成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做为节日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帮助晋文公重耳复国的介子推,在重耳复位后,便和其母一起悄悄地离开了京都,隐居于绵山。重耳为了逼介子推出来做官,便下令焚火烧山,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而死,也不肯出来去做官。并且写下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读了血诗后,伤心之至,便把绵山封予介之推,称绵山为介山。《辞源》载:"介山:山名。(1)在山西介休县东南。古称绵上。春秋晋人介之推隐居此山,因而得名。又叫绵山。(2)在山西闻喜县。汉书武帝纪太初二年:`朕用事介山,祭后土。"《四书五经.左传僖二十四年传》有载。并规定每年到了介子推的祭日,就要禁火三日,只能吃些冷食,即寒食。《辞源》载:"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或二日。南朝梁宗怀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腥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而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朝廷官员不论大小,都要在清明节前三后四的八天里到介山去祭奠介之推。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节那天。现人们常把清明前一曰称为寒食节。清明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祭奠先人,祭祀扫墓的重大节日。

介之推为什么要隐居而不愿出山做官?《四书五经》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认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已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上面这段文字,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说就是:"晋侯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要求禄位,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文公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上天不灭亡晋国,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还会是谁呢?实在是上天安排他在这个位置上,而他们几位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了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强盗,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罪恶当作正义,上面的人对奸诈给予赏赐。上下相蒙骗,和他们相处很困难了。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禄位,因为没有禄位而死了又怨恨谁呢?介之推说,谴责他们却又效法他们,罪又更大了。而且口出怨言,不能吃他们的俸禄了。母亲说,也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怎么样啊。介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身体都要隐藏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它呢?如果说出来,那是求取显达了。母亲说,你能做到这样的话?我就和你一起去隐居"。

从上面这段记载中,我们便可得知介之推母子二人的心,以及宁愿烧死也不出山为官的真正原因。

清明,《辞源》载:“清明:(1)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传谓不终一朝而天下清明,笺以朝旦为清明。后多指治平,谓*治清明。后汉书四十上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2)指神志清静明朗。礼孔子閒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疏:`清,谓清静,明,谓显著。言圣人清净光明之德在于躬身。'(3)形容乐声清朗。礼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4)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称为三月节,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节就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从以上注解中,我们可以得知介之推的诗句: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基本意思是:我愿意割下我的肉来给主公表示忠心,但希望主公能够经常(永远)有*治清正廉明的作风或风气。在逃亡国外时,介之推曾经割股给重耳。《辞源》割股载:莊子盗跖:"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封建时代以割股疗亲为至孝。”重耳看到这血诗,堪为悲伤与感动,便将此作为节日,一为祭奠与怀念介之推,二为鞭策(鉴戒)自己,能经常(永远)有清醒的头脑,保持清正廉明的作风和*治风尚。久而久之,清明节便在中华大地成为了人们祭祀、扫墓、怀念先辈、先烈、不忘初心的重要活动与节日。使之永远鞭策自己不要忘了祖辈们以及祖辈们的教诲。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795期清明探源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