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20000片悬泉汉简中阅读文明
TUhjnbcbe - 2023/4/26 19:58:00

一、在边塞上,在墓穴里,历史的光芒璀璨夺目

简牍,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顾名思义,汉简即汉代简牍。

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事重镇,故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过汉简,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等地获得过汉简。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新疆民丰县北部的尼雅遗址发现了少量汉简。次年,他又在甘肃敦煌一带的一些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了多枚汉简,这是近代初次发现的汉简。此后陆续有新的汉简出土,至今共发现4万余枚。

▲有的汉简出土时编绳依旧,有助于考察简牍形制

汉简的年代起自西汉中期,讫于东汉后期﹐中间包括王莽新朝和更始时期。已发表的汉简上的明确纪年,最早的是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和三年,《居延汉简甲编》简有“太初三年”,但这是在追述往事时提到的。

最晚的是顺帝永和二年(年),陈梦家《汉简考述》认为最晚的纪年简是“永(原文误为元)康三年”(年)简,此简为一小残片,仅存“永康三”三字。。

▲甘谷汉简

从西汉简上可看到,汉字字体从古隶逐渐演变为草书的过程,从东汉中后期简上又可以看到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的情况,所以汉简也是研究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除了尼雅汉简等少量比较特殊的例子,已发现的汉简可以根据出土情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遗址里发现的,简称为边塞汉简,一类是在汉墓里发现的,简称为墓葬汉简。

▲马王堆汉简

边塞汉简还可分为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罗布泊汉简。

1.敦煌汉简

年,斯坦因在敦煌附近发现汉简后,年又在甘肃的敦煌、安西、酒泉、鼎新等地的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了枚左右汉简。

年,考古人员经过对敦煌小方盘城以东的汉代边塞遗址进行考察,掘获汉简43枚。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小方盘城以西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里发现汉简余枚,这是敦煌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

此外,在年和年,考古工作者还分别在酒泉西北的玉门辖地花海农场和敦煌酥油土两地汉代烽燧遗址里采集了一些汉简。

以上,发现汉简的地点横跨汉代敦煌、酒泉两郡,习惯上把这些汉简统称为敦煌汉简。

▲武威汉简

▲敦煌汉简

2.居延汉简

-年,中国、瑞典学者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内蒙古境内的额济纳河两岸和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东南的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1万枚左右汉简。这次发现汉简的地点,在北部的属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辖区,在南部的属张掖郡肩水都尉辖区,习惯上把这两个地区出土的汉简统称为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

3.罗布泊汉简(楼兰汉简)

-年,*文弼在新疆罗布泊北岸的汉代防戍遗址里,掘获西汉宣、元、成诸帝时木简71枚。这批简的出土地点接近所谓楼兰遗址,也有人称之为楼兰汉简。

边塞汉简通常发现于边塞地区的官署(如都尉、候官治所等)和烽燧的遗址里,为屯戍吏卒所遗留。有的是当时有意保存起来的﹐有的是当时作为垃圾而抛弃的。西北地区缺少竹子﹐已发现的简绝大多数是木简。从形制上看﹐除一般的简以外﹐还有牍﹑觚(多面棒状木条)﹑符﹑券﹑检(有覆盖文书﹑书信用的,也有封存物件用的)﹑签等,种类颇多。

从内容上看﹐主要部分是公家的各种文书和簿籍﹐还有与吏卒生活有关的私人书信﹑衣囊封检﹑历谱﹑医方﹑占书﹑表﹑字书以及其他书籍等等。

▲悬泉汉简“三月庚辰死”

边塞汉简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边塞地区的情况。在很多方面,西北边塞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是一致的。而且边塞汉简的有些内容,如某些诏书和中央机关发的公文,本来就是面向全国的。因此无论是研究汉代的西北边塞地区,还是全面地研究汉代史,汉简都是十分重要的史料。

全国存世汉简分布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区域上来说,全国汉简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山东、湖南、湖北、安徽、青海、新疆、江苏;而在数量上,以甘肃、内蒙、山东居多,再具体一些,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独领风骚”。

那么,何为悬泉置?它究竟在哪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悬泉置遗址复原图

二、悬泉——丝路上的千年邮驿

简言之,悬泉置是一个城堡形的驿站,其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有角楼。

据出土简牍记载,西汉武帝时悬泉置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贰师泉”“吊吊水”。

而之所以以“悬泉”为名,是因为这座小城堡紧靠山口,山间有泉水出,从高台而下,悬空入潭,状若悬泉。《西凉异物志》云:“汉贰师将*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渴乏,广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

▲悬泉置遗址

此外,史册中关于悬泉的记载还有不少,比如,《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记载,就类似于《西凉异物志》:“悬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敦煌遗书”中的《贰师泉赋》载:“刺崖面雳霹,随刀势而流泉,山裂地吼,*哭神趁,三危震而啜嚷,泉水荡而潺潺……”

▲早稻田大学藏《元和郡县图志》

而《敦煌录》《沙州城土境》《敦煌古迹二十咏》《两面杂书》中都将悬泉置写作“贰师泉”,这个称呼大抵与“贰师将*”脱不了干系。

而悬泉置今天所在的位置,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因出土的汉简上有“悬泉置”三字而定名。自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了该遗址,其后的年至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面积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汉简和各类实物,实物分为铜、铁、漆、木、陶、麻、皮毛、丝绸、纸张、粮食、兽骨等大类,具体有箭镞、五铢钱、铁木工具、农具、带钩、陶罐、陶碗、漆木耳杯、石砚、画板、草、苇、竹席、梳蓖、皮鞋、麻鞋、玩具以及大麦、小麦、青稞、谷子、糜子、豌豆、扁豆、黑豆、大蒜、杏核、苜蓿、桃核、马骨和大量毛色鲜艳保存完整的马头、马腿等。

▲悬泉置出土的残纸

年6月22日,悬泉置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片悬泉汉简,见证着大汉文明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置经过四次集中发掘,共出土汉简余枚,有字简约2枚,经过整理者约枚。因为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这些简牍被称为“悬泉汉简”。

▲悬泉汉简

悬泉汉简,曾被评为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些简牍中前后跨越年,其内容涉及*治、经济、*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汉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见证。

▲悬泉汉简“见羊一裘一肉安九”

关于悬泉汉简的内容,可分为七大类:

邮置、邮置道里、邮书;

过所与乘传;

诏书与官府文书;

律、令、品及司法文书;

簿籍;

信札;

古代典籍。

▲悬泉汉简“有急事”

以下,特列几例悬泉汉简的内容,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古人的文字魅力:

1.诏书必明白大书。以两行着故恩泽诏书。无嘉。书佐方宜以二尺两行与嘉长短等者以便宜从事毋令刺史到。不谨办致案。毋忽。

2.马以节。若使用传信。及将兵吏边言变□以惊闻。献□写驾者匹将以……以除候。其以教令及……孝武皇帝元鼎六年九月辛巳下。凡六百一十一字。廏令。

3.*龙元年四月壬申。给事廷史刑寿为诏狱。有捕弘农。河东。上*。云中。北地。安定。金城。张掖。酒泉。敦煌郡。为驾一封传。外二百卅七。御史大夫万年谓胃成。以次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

4.贼律。殴亲父母及同产。耐为司寇。作如司寇。其……詈之。罚金一斤。

5.兵令十三。当占缗钱。匿不自占不以实。罚及家长戍边一岁。

6.皇帝书一封。赐敦煌太守。元平元年十一月癸丑夜几少半时。县(悬)泉驿骑传受万年驿骑广宗。到夜少半时付平望驿骑……

7.归义羌人名籍

归义垒渠归种羌男子奴葛。

归义聊钥良种羌男子芒东。

归义垒甬种羌男子潘听。

归义垒卜茈种羌男子狼颠。

归义聊藏耶茈种羌男子东怜。

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唐尧。

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蹏当。

归义垒卜茈种羌男子封芒。

归义钥良种羌男子落蹏。

8.传马死二匹。负一匹。直(值)万五千。长丞掾啬夫负二。佐负一。

9.十月己卯。敦煌太守快丞汉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督盗贼史赤光刑世写移今……部督趣。书到各益部吏。

10.建昭元年八月丙寅朔戊辰。县(悬)泉廐佐欣敢言之。爰书。传马一匹衬驳(驳)。牡。左剽。齿九歳。高五尺九寸。名曰衬鸿。病中肺。涕出睾。饮食不尽度。即与啬夫遂成建杂诊。马病中肺。涕出睾。审证之。它如爰书。敢言之。

11.建平四年五月壬子、御史中丞臣宪、承制诏侍御史曰。敦煌玉门都尉忠之官。为驾一乘传。载从者。御史大夫延下长安。承书以次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六月丙戌、西。

12.诸与人妻和奸。及所与□为通者。皆完为城旦舂。其吏也以强奸论之。其夫居官……

▲悬泉汉简“留如律令”

通过以上简牍内容,我们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历史烟尘中的那个时代,它距今久远却依然熠熠生辉。而我们之所以能真实感受到汉王朝的光芒,悬泉汉简功不可没,可惜的是,我们虽然保护了不少,但仍有许多汉简流失海外。

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位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研究敦煌的必备之书。

然而之于中国,他的所作所为并不那么为人称道。在英国和印度*府的支持下,斯坦因从开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探险,发掘了和田地区、尼雅古代遗址和古楼兰遗址,并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掘得大量汉简,又走访莫高窟,拍摄洞窟壁画,并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藏经洞出土的敦煌写本24箱。

▲斯坦因著作《中国沙漠中的遗址》

四、波磔动势中,流露着快意和朴素

汉代是古文字向今文字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汉字上承小篆以及秦隶,下启今隶乃至楷书。汉简是研究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重要材料,悬泉汉简中的字体有小篆、隶书、草隶,草书和楷书,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很深的学术价值。

其中以隶书为主,其书法已经摆脱了篆书以及秦简的影响,很多书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隶书,其行笔从容,提按平动,整肃中见活泼,结体更显轻松快意,天真质朴。加上汉简是墨迹,我们更能真切体会到其中的技法与情感。

▲敦煌汉简“乏田卒及邮人”

▲敦煌汉简“悬泉置”

而草书作为一种辅助性字体,基于快速书写的要求,在悬泉汉简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隶书,但悬泉汉简中的草书是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属于草书发展的初创阶段。

▲悬泉置出土的墙壁题记

魏晋时期,前后延续近年之久,如果将年出土的悬泉麻纸墨迹与锺繇的《荐季直表》作比照,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一脉相承的用笔和结体。这种墨迹的用笔,虽然还保留有隶书的形态,但已经是早期楷书的面貌了。这充分说明,悬泉汉简中有明显的隶化和楷化的痕迹,也有明显的草化痕迹,由此可以知道,在汉代以敦煌为中心的西北地区,正是楷、行、草书的发源地之一。

▲悬泉置出土的麻纸

汉简不简,笔墨稀少却涵义深远,汉简的格局在波磔与提按里,汉简的风韵在快意和朴素中,我们阅读,我们敬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20000片悬泉汉简中阅读文明